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课要以培养学生美好情操,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思想品德课堂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平台。一个人先要成人,才能成才,这里的"人"就是指一个人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准。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肩负重任,任重而道远。但是目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偏远的农村更是问题种种: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慢,家长认识不到位,不支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厌学。种种不良的因素是制约思想品德课程高效发展的瓶颈,从而制约了学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严重的是没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方面的教学经验,现就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塑造美好心灵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3.
毛振华 《考试周刊》2014,(53):138-139
<正>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属于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虽然涉及的新知识点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结合较多,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复杂、对学生数学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学生在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中理不清头绪,从而觉得很难入手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量化教学,在量化结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与记忆。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我们  相似文献   
4.
2013年(农历癸巳年)清明时节,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铁道西街小学少先队"罗阳中队",庄严举行为罗阳伯伯过第一个清明祭奠活动。孩子们凝视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主题图版,眼里噙满了泪花。怎么不呢?!图版上的衬图,是旭日东升朝霞漫天的沈飞制造厂工地的剪影。在这幅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背景图中央,凸显着罗阳目视远方的图像。下面的注解文字是:2012年十大感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记忆中求索 我们在纪念中传承——题记 中国的第一条大河,叫黄河,亦称“母亲河”。公元1923年冬春之交的日子里,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大河岸边的郑州导演的一场历史活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启动。  相似文献   
6.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知识技能、管理协调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对发挥档案资料整体效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多年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满腔热忱,积极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一切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善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档案管理特点和规律,使档案管理不断向现代化管理迈进。  相似文献   
7.
陈后主为太子和继皇位后,以他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文学群体,他们把娱乐情性、集宴赏乐等作为文学创作感兴的条件。其文学群体的文风受宫体诗风的影响而呈现出浮华侧艳之风和细腻婉约之致,受其诗歌创作的集体性、欢娱性的影响,其文风亦展现出滑稽娱情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浙江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面临着改制发展、大众化文化冲击、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旨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热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温润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彰显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教学的适当时机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危险性实验安全化,抽像问题直观化,拓宽课堂容量,促进各学科之问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指出了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外交往来中盛行赋诗言志。晋国涌现了一批赋诗的能手,他们在赋诗中知礼但也表现出了僭礼行为。与它国相比,晋人的赋诗很大气,往往用天下共主的霸气与各诸侯国交流。与此同时,在晋人参加的赋诗场合中,各国对晋国多颂美奉承之辞,而晋人应对娴雅得体,与其所受之诗相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