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职业生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毛永冰 《考试周刊》2012,(66):21-22
《边城》作为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扛鼎之作,曾被译为多国语言。英文译本中,杨氏译本最受关注。本文将通过杨译本中文化内容的分析,研究杨译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习语包含着-种语言中的主要文化特征.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以及习俗等方面阐述英汉习语之间的特点及差异.  相似文献   
4.
毛永冰 《考试周刊》2011,(70):44-45
本文阐述了作者运用有声思维的方法记录母语分别为汉语和英语的受试者看图说话的过程,旨在揭示英汉母语思维在描述和写作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在看图说话过程中,英汉母语思维的差异对描述和写作的影响体现在结构和衔接机制的意合与形合、表达方式的情感式与理智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毛永冰 《考试周刊》2011,(69):28-29
衔接是为了实现语篇的连贯,是语篇重要的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衔接手段,文章通过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后的演讲与其中译本的对比研究,揭示出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不同的运用和侧重,明确翻译时应根据语言各自的特点及语篇体裁的要求,灵活变通或转换衔接手段,从而忠实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新时代育人育才的标准要求改革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要素主要包括实质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