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班就读要求普通教育实施变革,以回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将多样化视为对学习环境的丰富而不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残疾观正在发生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模式的残疾观强调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也是社会和发展问题,主张以权利和支持作为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对智力障碍的认识更加客观,对智障人士的态度更为积极,关注权利、接纳、潜能和融合,可以作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选择。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宣传与沟通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以权利为本作为立法依据,以社会支持增强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比如,课前巧设导语;课中积极启发;课后适当延伸等办法。  相似文献   
4.
论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是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初步研究。文章从受教育是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法律对于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特殊作用,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现实困境以及我国现行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论证了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必要性;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国际进程,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经济发展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奠定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认识水平,特殊教育实践以及制定特殊教育法已有的法律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可行性。提出为更好地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为保证特殊教育的持续发展,将特殊教育立法提上议事日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二00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请你再列举几个复姓来:、、、。(2分)一石激起千层浪,流水阅卷的老师不时报出“最新动态”。答案真是色彩纷呈、千奇百怪。有令人欣慰的“司徒、东方、西门、慕容、皇甫、令狐、东郭、尉迟……”,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哈里波特”、“本田”、“平茨”、“柯南”、“一休”……还有几个干脆写了小学同学“洪梅俊潇”中的“洪梅”、还有“孟姜女”等等,…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性的,英语课堂就是一个充满语言符号的场所,是师生彼此开展对话交流的舞台。无论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IRF基础性话语结构中,还是在注重学生主体的IRFR话语结构中,“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最重要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7.
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是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证。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是我国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电话调查方式了解国内137所师范院校关于该规定的实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仅有13.9%的师范院校开设或曾经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法规缺乏强制性、领导不重视以及专业师资缺乏是该规定实施绩效差的主要原因。完善特教立法、提高领导认识水平、加强师资培训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9.
特殊教育与残疾人的精神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充分肯定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进行感官缺陷补偿、知识传授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针对特教实践中对残疾人精神需求重视不够的现象,提出特殊教育不仅要为残疾人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还得为他们的精神奠基,为其精神的健康成长打下亮丽的底色.这是残疾人获得人的尊严以及较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特教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特教印象及其思考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本文是对美国特殊教育的介绍以及中国特殊教育的思考。作者认为 ,美国特殊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高度融合。融合的实现在于有先进的理念、完备的法律、充足的经费、高质量的师资以及强大的科技辅助等作为支撑。中国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特教认识水平、增加投入、规范鉴定与评估、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作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