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例证是双语词典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词目含义,亦可作为读者作文和翻译之参考。然而,英汉语言差异或语境的缺乏会导致我们的翻译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该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探讨走出例证翻译困境的可能性,希望于窘境中寻出左右逢源之道。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必然性.文学语言的开放性和文学文本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是原因之一。同时,译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主观精神世界和译语文化背景也是影响要素。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表明译者不再是原作者的“仆人”.而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个体.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主客二分”特征明显,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基于经验主义的翻译工作坊开辟了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属于权威中心,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与发挥,主体间的互动实现平等、自然、合理的对话与交流,达到真正的教学互长。  相似文献   
4.
在译学理论空前繁荣的当下,一方面,西方翻译理论源源不断地被译介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译论也渐次得以挖掘与梳理。一中一西,一内一外,各显特色,话语相异。倘若各自为阵,恐囿于西化与本土化之争,无益译学之兴。南朝梁任防在《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中写道:“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着重于原文与译文语言的静态对比。近些年,比较文学将翻译研究者的注意力导向了文化交流及在这种交流中起主体作用的译者。译者的这种主体作用可称之为创造性叛逆,具体体现为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采取归化和异化时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