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维护管网水质,从分析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影响因素入手,研究管网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旨在指导管网运行管理,同时为构建新时期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3.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每一个片段,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而如何将这些素材容易到作品中,成为了写作的重难点。如果我们允许学生放开手,允许他们打开思维的匣子、天马行空,这样孩子的创造力会不断地增强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了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笔者是一名最基层的职教工作者,也是一名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从事教育工作40年,其中从事职教工作30年,担任校长工作15年,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全国职业教育规模巩固和质量提高的关键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指导意见,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在经费投入的力度上也不断加大,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也给我们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相似文献   
5.
汪秀丽  汪凤林 《文教资料》2009,(27):176-178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从三方面来理解:教学内容上,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在教学安排上,要"以教师为本";在教学手段上,要"以学生为本",把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阵地功能、舞台功能和平台功能,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指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把国家利益、教师职能、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这三方面的内涵最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为了高效地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两课"教师需要从三方面改进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认识的起源与过程。康德认为认识始于经验,认识的过程实是主体凭先天认识力把客体自由地纳入自己的网络中,自由地赋与其特性和联系:皮亚杰则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人的认识通过同化和自我调节活动达到平衡态的不断发展。皮亚杰实际否定先天认识力的存在。二、关于认识的对象。康德把认识限于现象界,实质上,他指的认识对象不过是先天认识力,扩言之,即上帝的意志和伟力罢了。皮亚杰则坚持真理是个发展的范畴,客体是认识的极限,它是独立地、客观存在的、因果性等范畴都是客观的。三、结论:从一定意义讲,皮亚杰思想是对康德理论的唯物主义改造与补充。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的优势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由作为人类的一种永恒追求.成为人们热烈探讨的对象。意志自由论作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自由观,在人类历史中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西方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通过对意志自由论的批判.揭示出人类自由的问题,首先并不是心理学的探索对象,而是伦理学的探索对象。它不是意志是否自由的问题,而是心灵是否自由的问题.是人类行动是否自由的问题.从而将自由的探讨从一种缠绵于内在心理特质的无休止的争论中解放出来,引入到广阔、可检验的、可操作的外在行动上来.从而丰富我们对于自由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这次座谈会邀请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界代表13名,我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作为13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座谈会。本刊特将汪秀丽在座谈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刊登如下。同时,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一中教师王学红在大会现场的感受——《与总理近距离“接触”》一文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深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提出了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建设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