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们这个时代是关爱儿童的时代.但未必是解放儿童的时代。我们这个社会成功地培养儿童的各种并不必需的物质需求与娱乐需求,却不能避免使儿童陷于日常生活的迷雾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生存竞争的压力使成年人忙碌而焦躁。加剧了他们对自身生命无足轻重感的认知,引发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诱发了空虚、无聊、抑郁等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
今日城市的儿童已失去了广阔的田野,连绵的群山,潺潺的溪流,啾啾的鸟鸣,教育在严密的看管中进行着。教室的分割赋予了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儿童以身份的自觉,这种自觉以班级的归属为基础——儿童首先是某个班级里的一员, 而后才可能是学校里的一员。在儿童的班级身份自觉之后, 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自闭”于班级生活里。这种“自闭”对于儿童成长的利弊还没有被人们更深入的研究,之所以如此, 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于班级的观察与理解仍然处于一种客观的、冷静的局外人状态。这就好比在一口透明的玻璃鱼缸外,努力地去设想鱼儿们的处境。然而,庄子与惠子之  相似文献   
3.
很有那么些年,对教育有些看法的人们陷于一种举棋不定的状态,他们今日觉得学生们应该以学习知识为重,明天又痛心疾首地抨击对知识的强调压抑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似乎这些年里,总有点忧心忡忡地怀疑学生们德行不如往昔.更至于忧国忧民地嘲弄一番"80后"的孩子们.只是,这些觉得今不如前的先生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不就正是他们教育着80后的孩子们吗?也许有人要说,这全是与教育有关的那些岗位的人们的责任,可是当真有谁是外在于这个国家的教育之外的吗?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很有那么些年,对教育有些看法的人们陷于一种举棋不定的状态,他们今日觉得学生们应该以学习知识为重,明天又痛心疾首地抨击对知识的强调压抑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似乎这些年里,总有点忧心忡忡地怀疑学生们德行不如往昔。更至于忧国忧民地嘲弄一番“80后”的孩子们。只是,这些觉得今不如前的先生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不就正是他们教育着80后的孩子们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儿童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诸多国际公约、文件都对儿童受教育权保护作出相关表述。本文回顾了主要的国际教育文件,归纳了这些文件中关于儿童受教育权的基本共识,并讨论在全民终身教育框架下儿童受教育权保护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学会生存"?——对Learning to be的补充说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2年出版的"富尔报告"Learning to be译为"学会生存".这一译法有其时代背景,虽沿用了30年,但它是与Learning to be的原义偏离的,而且也使得在传播UNESCO的教育思想时发生了种种误会.本文考察了这一译法的来源、成因,通过对UNESCO相关文献的分析,全面地澄清Learning to be译法的问题,建议将其译为"学会成人".同时,也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当前与UNESCO有关的诸多教育术语的中文译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儿童受教育权国际共识是历史性生成的,它通过一系列国际准则性文件的颁布而逐渐完善。通过对这一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受教育权从一开始就是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它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关注两个问题:将国际共识转化为当事国的政策,描绘儿童教育的蓝图。当前,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融入全球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正逐步成为我国落实儿童受教育权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权利公约》所确立的“儿童利益至上”原则成为考虑儿童生存与发展等相关事务的首要原则.而教育作为促使儿童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必要手段,是一种儿童理所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本文通过回顾过去十五年我国儿童受教育权研究的成果,分析这一领域所取得的共识与存在的问题,以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一说,推演为敬重文化、谨慎作文的教诲。又附以鬼神显灵因果报应的说教.从而弥漫为一种社会民众普遍接受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国时期仍有遗存,笔者的初中班主任就曾在班会课上郑重其事地说,他当年读私塾时,书碰到地上了,捡起来后,要举过头顶绕三圈.口中念叨“圣人恕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