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请你发明     
我在新闻中看到,某地为了方便民众,设置了一个“爱心雨伞架”,下雨时,没带伞的人可以带走雨伞,日后归还。可是施行了一段时间后,还回来的伞寥寥无几。我觉得,除了呼吁大家用道德约束外,还应该考虑一个让人主动还伞的方法。有没有小发明家来试试呢?  相似文献   
2.
按照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区别把"V下+宾"这一格式中的"下"分为表趋向意义的"下1"和表动作状态义的"下2"。从语法意义看,"下2"已经具备和时态助词"了"相似的语法功能。我们在本文把它看做"准时态助词"或"时态标记词"。本文从"有界""无界"理论出发,分析了"V下2+宾"结构中"下2"和数量短语或其他完句成分的共现,并发现"下2"和"了"有相似的语法作用:即使无界动作有界化。  相似文献   
3.
打磨自己     
一粒被岁月遗忘在悬崖峭壁罅隙里的种子,何以能经受住无数次风雨的洗礼,而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一只被深埋在黑暗土层里的蝉蛹,何以能挣脱丑陋躯壳的禁锢而一飞冲天,在其命运的枝桠上引吭高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和认知语法的转喻理论出发,对动结式歧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出在"一个论元不能实现两次"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的制约下,动结式的致事和受事论元都各自定位的情况下不会引发歧义;如果动结式的两个论元都具有致使性都可以转喻活动,则容易引发歧义。而将动结式的致事论元还原成活动本身形成动词拷贝句可以消除这种歧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