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人论世”历来是文学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正确深入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工具。“知人论世”中“人”和“世”具体指“作者写作时的生活状况、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等。“人”和“世”的有关内容,我们可统称为作品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是学生文本解读必不可少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故乡》写作于93年前,怎样教学《故乡》,才能最大限度的"接地气"呢?山东省新泰市王正玲老师教学《故乡》,"抓住个性语言,走进人物心灵"的方法值得我们关注。一.以《故乡》的"地气"为切入点文本的"地气"指能够贯通文本脉络,深入文本内核的东西。一个文本犹如一个矿藏,该如何入手发掘才能利益最大化?教师就要对文本有高屋建瓴的俯瞰,发现文本的"地气"——找到最适合教学的点,带领学生由此入文入境。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语文课姓“语”?阅读了左老师的《说园》课堂实录,发现做法其实很简单。一、明白文本里有什么我们的语文教材历来是文选型的,阅读教学针对的是一篇篇独立的文本,通过一篇篇独立文本的阅读积累,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养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吸收课文的养料,深入钻研课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魅力课堂,而很少有教师想到自己也可以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课文对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听公开课,发现老师们指导学生“读”的方式很多,如开火车式轮流读、男女分角色读、全班同学齐读、老师示范读……不一而足。而在台湾国文课堂上,笔者还看到一种独特的读——在“课前五分钟”,学生对教学过的课文以循环往复方式进行“回读”,即“循环回读”。  相似文献   
6.
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不知道"写什么",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是咬烂笔头而生搬硬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作文内容有生活气息、情感自然真挚、立意有一定深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写什么"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成长。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慧眼。从写作理论的角度上  相似文献   
7.
一、释课题,明了书信功用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书”是什么意思? 生:信. 师:对.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鸿雁传书”“柳毅传书”“飞鸽传书”中的“书”,都作“信”来理解.我们学过的一些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也作“信”解. 题目《与朱元思书》就是—— 生: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8.
翁永兴校长建构了尚德教育体系,要把尚德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遵循本心设计教学,开展顺乎自然规律的教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遵循本心的开展学习,顺乎自然的发展个性品质。在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教学《苏州园林》,笔者采用尚德理念,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猜测、探究《苏州园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顺序,体现了什么样的语言特点……以学生原初的认识为起点设计教学,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理应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理应最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这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