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企业文化相当于企业的标签,企业文化的竞争是当今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一个没有独特和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是很难在现代社会有所作为的,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已日渐明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用企业文化通过有效的途径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1、成果主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都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于2000年自拟课题——探讨《统计学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于2002年建立了《统计学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调整了传统的《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编著出版了向全国发行的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系列教材之中的《统计学基础》(副主编)。《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教师科研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影响着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作为教育者必须清晰和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价值所在,并为实现这种价值而积极行动,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专业生活等内容充实和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1、成果主要内容 (1)实施创新教育,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创造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能力的最高层次,具有不断的探索进取、突破创新的特征,一个最优化的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创新功能。为了适应新世纪对科技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水产系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届开展了大学生“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并在水产学院(荣昌校区)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公共平台为例,介绍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构建中,针对各年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具体培养措施,来探索此类公共实验创新平台在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分阶段"功能,揭示针对处于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利用不同的培养方案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挖掘与拓展此类公共实验平台的潜在作用,为其他学科此类公共创新实验平台在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大学“短学期制”优势,使教学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学生,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行开放式实验模式.通过对开放式实验内容的安排及实施,开放式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环节的改革与探索,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职业幸福是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起点 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广大教师,惟有教师的健康发展才能迎来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而教师职业幸福恰恰是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起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1993年启动实施“学校管理水平等级达杯督导评价”活动以来,中小学督导评价工作经过十年不断构建和完善督评机制,促进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我区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价新机制已于2003年正式试行,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 所谓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价,是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过程为主要对象的评价,是一种关注学校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工作方式、学校的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管理也必须华丽转身。构建区域教育研究型管理机制,便是促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区域教育研究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有教育行政机构、教育教学指导部门、教育评价机构、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督导部门以及广大基层学校,它们共同建构了这样一个开放、互动、发展的共同体。一个研究型的管理系统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功能,更有利于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传统教育管理,向更加强调思想和专业引领的现代教育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