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在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九歌》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改编刨作的具有独特体制的祭歌。共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湘君》、《湘夫人》、《出  相似文献   
2.
沈文慧 《时代教育》2012,(13):25+27
当前高校写作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轻实践训练、轻精神养成、写作活动与学习活动相脱节。三个问题的共性在于对如何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关注不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高校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的“旧艺人”改造运动使一大批民间艺人实现了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并登上了文艺的“大雅之堂”,在此过程中,民间艺人与革命文艺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的良性文化关系。改造后的民间艺人的艺术活动既实现了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创化,也推动了农民对中共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民间艺人艺术行为的农民性与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大力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维度。河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必须自觉加强红色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不断增强我省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立足河南省情,探寻提升河南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沈文慧 《现代语文》2004,(12):13-14
文学作品的空白是指文本中未呈现的部分,它是文本结构中的"无",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倒叙、穿插、跳跃、意识流、时空交错等.最早明确提出空白这一概念的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伊瑟尔所说的空白的含义大致有三重:第一重,相对于文学形式而言,空白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含蓄的笔法,是无法之法的暗示;第二重,相对于接受者的审美感受而言,空白是一种召唤,是以不全向全作出的诱导,是通过未到顶点唤起读者对顶点的期待和想象,它通过悬念引导读者对最终意味的具体实现;第三重意义是指空白组织和构成了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的建构活动,最终形成审美意境,呈现艺术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是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显在品格。这两部小说集的不同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审美意象具有广泛的互涉性,主题间的互相关联和暗合现象也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艺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成和发展的文艺形态,它为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鲜明的时代性、深广的人民性、坚实的民族性和始终不渝的创新性是其超越历史规定性、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品质使延安文艺超越了特定历史时空,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自觉弘扬是延安文艺最重要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8.
高校写作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课程,兼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双重任务,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是衡量写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高校写作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哲学基础;系统论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行动导向理论、建构主义教育论、人本主义教育论等现代教育新理念则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既超越了“血泪”控诉式狭隘功利的现实主义,同时也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论者,他关注的是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追求的是“为生命的文学”。这种文学观源于他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狂欢化的娱乐心理、祛"神圣"化的解构心理、关注社会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恶搞经济"驱动下的逐利心理,是促发"恶搞"行为的主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