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旎 《河北教育》2007,(2):35-37
一、从"教师培训"走向"教师研修" "教师培训"是一个常用词汇,随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师培训的关注,它逐步变成一个热点词汇,培训的名称也更多地采用"教师研修"或是"教师研训".语词的变换,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多的是在教师学习方面某种思想或是态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沈旎 《河北教育》2007,(12):35-37
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教材?课堂?分数?还是名次?教育如何"以人为本"?如果能够将人的生命作为教育的起点、核心,那么教育的目的就可以被理解为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  相似文献   
3.
沈旎 《师道》2011,(3):45-47
题记:遇到同道,总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一海之隔的两岸同胞,怀着同样的教育愿景,研究着相似的课程,发现了相通的问题,做着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让人期待又举步维艰的时候,同道有如彼此的支撑,让我们更有信心坚持。  相似文献   
4.
沈旎 《师道》2010,(5):45-46
今天7号.下午要到学校去听课,9号这所学校要接受市教科院的检查,学校希望各科教研员来对课把把关。而个人而言,我更乐意参与寻常状态的教研.倒不是害怕承担责任.只是问不清楚自己,这是个什么关,用什么尺度来把这个关,  相似文献   
5.
上个月,有幸与一位游学海外的教育学者交流,他作教师写作研究,希望透过国内一线教师所写的文字,考察国内教育的现状。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在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的作品。读着读着,他的表情凝重,满脸疑惑。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和全国各地一样,也面临着难以常态有效落实的困境。在经历了种种问题和一次次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和重建之后,面对课程现实,悬置无力涉及的问题,从能够做的地方开始,站在“我们能做什么,还能做得更好吗”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渐渐明白,来自课程实施中的难题从来不会有标准化的解决办法。解决实践难题的出发点是对这门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沈旎 《师道》2009,(12):44-45
沈老师:您好!我是张亚楠,遇到麻烦了,想请教您。今年我带一年级的语文,但大冶那边的方言很难懂,孩子家长和我交流时很困难。开始上课也不易,我并不知道怎么教拼音,开学十天后听了其他老师的一节课,  相似文献   
9.
见证     
沈旎 《江苏教育》2007,(13):117-119
应该说,很幸运,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经历这样一场课程改革,不论教育学者将它命名为第几次教育改革,对于我来说,它都是我的作为教师有意识进入,并且对过程与方向有清晰的认识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沈旎 《湖北教育》2003,(23):5-5
时下教育界流行着一些时髦的词,其中“综合”这个词恐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格局,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这是就一门学科而言,重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旨在改变学科本位的现象。二是设置了综合课程。如科学、艺术、品德与生活等,而且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三是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一门非学科课程,但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有其独特的定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