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是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前提。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是当前知识分子队伍最基本的状况。不承认这一点,或是忽视这一点,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认识就无从谈起。林彪、“四人帮”污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把知识分子列为“专政对象”,进行残酷迫害,百般摧残,他们这一套随着他们的垮台而破产,广大知识分子在以华主席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的韬略思想表现为,第一,建业于何处的主张所反映的战略思想.从有意建业长沙、进据河南到决心“建都天京开天国’,反映了他战略思想从进取到保守的变化.第二,略取地域、着眼城市的指挥作战指导思想.这表现了他指挥作战的狭隘眼光.第三,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策略思想.先前运用此策多次取胜,后来运用这一策略的路数已为敌所识破,而且指挥呆板,因而屡败.洪秀全韬略思想的形成,是在战争中积累经验,和吸取古代乒书的滋养,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论洪秀全封建的妇女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宣扬的一系列封建纲常名教,其中妇女从属男人的信条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谓“三从”,规定了妇女在社会上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属品;所谓的德(贞顺)、言(辞令)、容(婉娩)、功(丝枲)的“四德”,特别是作为封建道德核心的“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则是要求妻子对丈夫坚贞、温存、顺应,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贞节,宋儒甚至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河南程氏遗书》卷22),强调女人如丈夫死了,即使是穷困饿死也不能改嫁.封建社会妇女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被当作“次等的人物”(鲁迅:《我的节烈观》)看待的,劳动阶级的妇女更是如此.统治阶级提倡“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这类压迫妇女的封建道德,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权威的需要,是阶级压迫的产物;而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则是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男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便是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文献记载,洪秀全一八三七年得过一场病,病中“灵魂转高天”见了天父上主皇上帝,皇上帝“赐金玺一,云中雪(刀)一”,封他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令其下凡“斩邪留正”。这就是所谓洪秀全“升天受命”的异梦神话。有的论著据此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一生对待封建儒家思想的态度,经历了推崇——疑惑——推崇的过程。早期他作为封建社会一般知识分子对儒学是信从的。他读了《劝世良言》,建立了拜上帝教之后,并没改变他原先对儒学的信从态度。一八四七年以后他决心进行反清斗争,开始意识到儒学对他的反清斗争没有助益,从而以否定儒学中宣扬神鬼一类的东西开始了对儒学的疑惑。以后随着反清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洪秀全对儒学的疑或亦逐步加深。但他终究无能从根本上对儒学予以否定,亦无能开展对儒学的批判。天京革命政权建立后,洪秀全对儒学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开始了重新对儒学的推崇。洪秀全对儒学的态度是受他所处历史条件、阶级地位限制的,所以我们不能苛求洪旁全进行反儒学的斗争,亦无必要把反清革命英雄同时说成是反封建儒学的英雄。(本文较长,分两次发完。)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文章不同意孙中山民族主义源于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或源于现实满汉民族矛盾的见解。孙中山前期(辛亥革命前)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驱满”,一是反清。“驱满”是“夷夏之辨”传统观念影响的表现,反清是前期民族主义的精粹。孙中山愈来愈突出强调反清,表明种族主义的偏见没有局限他革命斗争的精神,这是伟大革命家与种族主义者根本的区别。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国内民族平等,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长期以来孙中山为此而进行斗争,但没有明倡民族主义。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中,孙中山重新明确强调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三民主义。从孙中山重新强调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来考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后期民族主义的中心或灵魂。  相似文献   
7.
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在政治方面,要求改良专制,并通过改官制夺取顽固派的权力,最后实现君主立宪.他所力争的制度局并不“具有立法职能”.经济方面,改革纲领是“以商立国”,企求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变封建主义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但不敢触及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教育方面,要求废八股乃至废科举,力倡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但提不出发展教育的切实可行办法.观念形态方面,提倡尊孔,以抵制列强利用西方教会进行的侵略,庇护变法和挽救社会颓风.康有为企图以孔教来维持人心,与他要求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四) 太平天国在反清斗争中,特别是早期胜利进军时,毁坏孔庙的行动十分激烈。它攻占之处,“凡学宫正殿两庑木主亦俱毁弃殆尽”(《贼情汇纂》卷十二)。太平天国这方面的行动当然不能称之为“反孔”。首先应该看到,太平天国毁坏孔庙偶象,并不是特意加以毁坏,而是在毁坏一切庙宇偶象中进行的。本着拜皇上帝不拜邪神原则,早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