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小学历史常识》课本的编写情况,总的情况已见本刊第三期我们写的文章。这里就下册的编写情况,作一些介绍和说明,以供小学历史教师备课时参考。一、教材处理中的若干问题《常识》(下册)共二十四课,包括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共一百零九年的历史。在这段的历史中,我们着重的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涉及的时间问题1.一八四○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科学的结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就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
学历史有什么用,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多年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社会上存在着“历史无用论”的思想.要谈历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就不能不为抱这种观点的同志解蔽.历史知识有没有用处,实际上就是学历史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有没有关系的问题.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靠人来干.人的思想、观点、精神面貌不对头,事情很难办好.现在还有这类问题,有些人对国家前途灰心失望,有些人认为外国的任何东西都比我们的好,有些人认为资本主义优越,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开设历史课,对于向广大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上海教育局教学处决定将原来的小学历史教材,修订为《小学历史常识》课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历史常识》(以下简称为《常识》)定在五年级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每周两节课。课本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古代史部分,从“北京猿人”写到“雅克萨之战”;下册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从“虎门销烟”写到“开国大典”,共四十八篇左右。  相似文献   
4.
初高中中国古代中世紀史的教学大纲、教材,在近几年学校历史教学中发揮了很大的作用,基本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应該是肯定的。但是,当社会主义事业正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飛跃发展的时候,学校历史教学要求更好地为实現社会主义总路綫服务,从貫彻教育方針与厚今薄古的精神来看,教材本身从現有基础出发,还有进一步加以革新的必要。最近各地中学历史教师都对教材提出了不少宝貴的意見,这兒打算对教材的革新原則提出几点建議,以供研究这一問題时的參考。  相似文献   
5.
我看了新编课本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以后,觉得的确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教科书。现在把个人看到的一些优点提出来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将要教这本书的同志们参考。先从全书的系统来看。这一册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八十年间的历史。编者基本上采用按照年代次序叙述的方法,把八十年的历史事实分成四编。当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在科学上尚有争论,但是慎重地选择一种说法,原是编教科书的唯一  相似文献   
6.
本期刊物出版时,各地中学都已經放暑假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暑假,这是一个在思想上,工作上大跃进的夏天。为了帮助教师同志們改进工作,我們在本期刊登了部分年級的学期教学計划和上海市乡土教材参考資料。自下期起,除了繼續刊登乡土教材参考資料以外,还打算把各年級新教材按照教学單元,邀請部分教师座談备課經驗,逐段分期予以发表,以求在具体备課工作上給予讀者一定的帮助。同时还打算刊登一些教学参考图片、問題解答、历史小辞典及教材参考資料。讀者們尚未訂閱本刊的请与附近邮局(所)接洽。  相似文献   
7.
一年青时在报纸上看到的通讯,印象最深的要算是范长江同志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读起来觉得津津有味,引人入胜。爱看的原因很复杂,题材当然是最主要的,但作者援古证今的写法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一点历史事实或者几句史论,使文章平添了不少生色,增加了丰采,也启发了读者的思路,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近年来,具有这种特色的通讯,时有露面,只恨数量还不够多,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记者要写出这种精彩的通讯,当然需要相当渊博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要问:想看一本中国通史,以哪一本为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许多年来,我们耗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翻来覆去地编写大中学校的历史教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佳作似不甚多,读者能够看到的更少。范老的《中国通史简编》惜无全书,这几年续出两册,还缺好几百年的历史。续编究非原书,不管续者如何高明,总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而且全书即使告成,也是煌煌十册的大书,普通读者也难通读。根据目前的情况,除作为高校教材的翦老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外,可供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上海青年历史知识邀请赛(以下简称邀请赛)的试题,是由几方面(包括全日制高师、中学、党校、教育学院)的同志分别起草,由我综合定稿的。为什么要这样出题目?我在邀请赛的给奖大会上已经作了一点说明,但限于时间,语也不详,口气也是对参加比赛的人讲的。《历史教学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