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基于GIS软件系统,探讨开发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面向用户,以MapInfo软件及MapX4.5作为后台支持,并且利用VB6.0作为系统程序开发语言,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检索与查询、视图缩放、信息可视等功能,初步达到了增强福建省生态环境信息可视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湄洲岛海岸地貌的发育受海洋动力和断层活动双重控制。东部以海岸侵蚀为主,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壕沟等地貌,在岬角间,形成海滩堆积;西部以堆积为主,形成淤泥质海滩,海蚀作用相对比东部弱。东峤断裂控制了台地和丘陵的分布,断裂东盘抬升形成丘陵,西盘下降形成台地。受北西—南东走向的仙游—郊尾断层左行运动影响,湄洲岛北部向西移动,南部向东移动,使岛的轮廓呈"S"形态。福建沿海在距今0.7—0.6万年前发生海侵时,湄洲岛处于断块抬升环境,就岛的局地范围,处于低海面;在0.4—0.3万年前福建沿海海侵达到高峰时,湄洲岛的海侵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动型海侵,第二阶段为地动型海侵。  相似文献   
3.
台中—晋江横向构造带是一条重要的断裂带,控制了福建地区新生代地壳变形和现今地壳运动的南北差异。研究表明,受该断裂带控制,形成福建现代地壳运动南北分区,地壳活动南强北弱、南升北降的特点;历史中强地震基本分布在断裂以南的东部和邻近海域地区,形成南部地震集中区;1999—2006年环境剪应力值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台中—晋江横向构造带以南,也反映了南强北弱、南北分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子地块及其南缘中新生代盆地内或盆地边缘分布着由基底岩系构成的、被断层围限的上宽下窄呈倒三角形的无根岩块—一楔状体,常出现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其成因是先逆后张的特定地质条件下,逆冲体后缘受伸展正断层切割破坏形成的,反映了盆地的伸展成因和杨子地块及南缘晚白垩——始新世地壳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我校升本科后这几年的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专科时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专科时实践教学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需要,本文就此提出了我校专科升本科后的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路,即从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加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大综舍实验室建设、建设共享的实验装备平台以及增强实验室综舍效益评估等进行改革,这些方法已通过这几年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弹性模量对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影响,建立均质土坡数值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无锚和有锚),分别改变弹性模量,分析它与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锚时,Es对其安全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小,并且各个滑动面的位置也基本重合.(2)有锚情况,当Es小于锚杆弹性模量Eb时,Es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当3Es等于Eb和10Eb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明显减小;继续增大Es,边坡安全系数逐渐减小,且幅度也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