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汉森是《嘉莉妹妹》中的一个小人物,是一个受环境影响,被生活打倒,性格扭曲、灵魂迷失形象。他与妻子的关系异常,与小姨子的关系以金钱为主导,与孩子的关系虽然甜蜜可人,但他的父爱却使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无处可逃,成为一个被伤害和扭曲的可怜人。而造成汉森悲剧的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他自身性格的缺陷以及作者精神迷惘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法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原因、主题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简略地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引介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之前,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有关的资料只是也散见于寥寥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五四时期,随着对俄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广受时人瞩目,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个体自由的思考极其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艺术创作。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个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其任性的反抗坚持着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坚决拒绝被消溶和同化到“概念”、“整体”和“一般”中去。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美学理想、复调小说和叙事方式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被读者的接受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带有"反动倾向"之类的作品遭到严重的冷落;而揭露社会黑暗和同情社会底层的作品却大受欢迎。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作品有四部———《穷人》、《死屋手记》、《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从这些作品的译介和接受的情况可见,陀氏是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