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题教育年年搞,要出新着实不易。但去年的主题教育宣传,亮点频出,可圈可点的稿子很多,整体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去年此项宣传刚开始不久,3月10日的二版推出了《农家小院一堂课》。作为第一读者,我在大样上写道:“极佳稿,是改进文风的成功尝试。主要特点是:用料鲜活,解扣子自然,递进巧妙合理。教育稿怎样写好?惟有探索,而且确实有潜力,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因而后代现代思想家开始理性地反思现代科技,同时也把眼光转向了东方文化,以期获得新的解决方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道家,其哲学思想不仅有着典型的特征,而且对科技也有着独特的认知。道家科技观具有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式,以追求真性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以道驭技的理想境界等方面的内涵。道家科技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意蕴对汉代神学目的论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淮南子》的天道自然论的理论渊源及其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天道观在汉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在废科举兴学校声中,出版了一部《中国教育史》,此书无出版年月,亦未署出版书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史。这部《中国教育史》,共分五卷,计299页。书前有一九二五年仁和叶尔恺所作序文,述此书“本之孔孟、诸子及古注,间及阎百诗、阮芸台、汪容甫、焦里堂、章实斋诸人绪论,而以西学说附益之。论断精确,考据详核,俾人知教育原理,中西未尝不同”云,于此可以略窥其大概。此书自远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写起,至春秋时代的孔子而止。应该说,这是一部最早的中国古代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言句法跟现代汉语句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对于这些句子,只要把字义讲解清楚,然后再用逐字对译的方法来作解释,学生就可以明白了。但是,对于一些成分省略、言简意赅、结构复杂和结构特殊的句子,讲解起来却没有这么方便。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知道:学生在读文言文的时候,除了一字多义是难点外,他们感到不易理解的,往往就是这类句子。因此,在这篇小文里,我想着重谈谈这类句子的教学问题。一、要把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出来文言文中成分省略较多,这虽然有规律可循,但其中有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却往往造成困难。因此,在讲解这类句子的时候,就需要把其中省略补充出来,否则学生就不容易读懂。如:“受时(乱世)与治世同,而殃  相似文献   
6.
《肇论》一书是僧肇佛教思想的集中体现。僧肇在《肇论》中,通过对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思想。因此,对《肇论》的"本无"、"动静"、"真假"、"无知"、"涅槃"等核心范畴体系的解读,可以更好的把握僧肇的佛教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玄学思维的影响,僧肇在进行核心范畴体系的建构时,很多地方运用了老庄的哲学范畴来阐释佛教思想。但僧肇并没有把佛教引入玄学,而是把中国固有的哲学思想会通佛教般若空观思想,从而把玄学纯粹的思辨概念及其范畴体系引向了佛教的信仰,这是僧肇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饶洪桥 《军事记者》2010,(12):30-31
今年5月13日至25日,在中国记协书记处祝寿臣书记的带领下,我和学习出版社的荆惠民、吉林日报社社长毕政、北京日报社的王一心、河北工人日报社的沈凤利总编辑及中国记协的陈涛同志,出访乌克兰与波兰两国。所到之处,接待我们的都是异国的媒体朋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大致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两大类。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非事件性新闻要写好写活难度更大一些。但非事件性新闻往往又较多地担负着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引导舆论的使命,在报纸上尤其是党报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不能不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前不久召开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办公会暨宣传报道工作务虚会明确提出,要重视并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这个问题抓得非常及时。有鉴于此,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用创新精神写好写活非事件性新闻——努力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选发5篇文章。作者思考深入,举例充分,感悟实在,观点新颖。这些源于实践的思考,弥足珍贵,对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编采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中的具体体现以及竞争情报的获得途径入手,论述了竞争情报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小镇——乌镇。在风云激荡的清朝末年,这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茅盾的父亲虽是个秀才,但他受新思潮的影响,喜爱自然科学,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学“西艺”。茅盾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在家塾读书时,就受到“新学”的熏陶。他最初读的启蒙课本,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茅盾的母亲古文基础很好,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也爱读小说,这些都给幼年的茅盾以良好的影响。茅盾小时候所学的一些古文和历史、地理知识,便都是他母亲教给他的。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七岁那年,进了乌镇新创办的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学校分两班,茅盾被分在甲班。甲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