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此次定性的个案研究中,我们从16位专升本学生中选取了4位同学进行观察、分析和对比,探讨与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关的两个重要变量:语言学能和学习动机对他们三年专升本学习成就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我们的研究方法采用了非正式的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个案研究,我们发现,语言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阶段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习动机则自始至终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成就。同时学能和动机两个变量也产生互动。我们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的成功不仅与教师相关,更与学习者本人相关,与他们的学能和动机相关。作为教师要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高效的学习,同时努力改进学生的学能,开发他们合适的学习策略,促进个别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途径,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行动,在于改善现有状况,并不在创造新的理论。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模式;行动研究的操作过程简单、易学,十分适合中国开放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人类的认知过程。翻译能力指掌握和利用目标语知识、文本类型知识、原语知识、现实世界知识以及对比知识等,在翻译过程解决问题、做适当决定的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后天的训练。翻译能力的提升可以透过语义场中的词汇理解以及翻译错误的修正来获取。就翻译教学而言,要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翻译工具书的使用、翻译技巧的训练、知识面的拓展等手段,逐步实现翻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法教学应该被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语言习得和学习的目的。语言意识的教学范式业已成为高效学习的先决条件,语言意识培养已被证实为正向效率。可以说,语言意识培养有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的一种创新和高效的语法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