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是课堂教学这一流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活动的资源生成性,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使作为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学生活动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呈现出来,成为师生共同开发的基础平台;学生需要配合教师共同创设情境,以使自己能够顺此情境或受此情境激发,充分调动知识和文本的储备,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学势必也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发现真理和寻回真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洪静云 《文教资料》2007,(23):90-93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学生身上各种潜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依赖于记忆和思维等生理机制,更重要的是依赖由师生之间的交往性质构成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和共同合作所形成的"智力背景".因此,纵观语文教育史,我认为,语文教学更有条件进行"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交流活动,我们更需要教学相长的教学合作.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特色的研究,都主要从诗派成员的创作心理层面探究其奇崛怪异的美学追求,对其诗歌创作的构思特色则少有专论。韩孟诗派诗歌创作以矫激的情绪对抗艰难的生存状况,诗歌构思险怪奇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立意构思上有意追求奇特超常、曲折多变,其二是在句式上有意追求构辞的散文化,其三是在用辞上有意追求造语生新、奇崛险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明初的高启,历经明中期的杨慎、吴门词派、王九思到明后期的王世贞、施绍莘、陈继儒、高濂、卓人月等的词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化现象。明词的曲化,实是文体演进规律使之然,反映了词由乐而文、历俗而雅发展过程中的反拨,是词学发展中的一种回溯现象。明词的曲化,并非弊病,它正好是构成明词体式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