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2.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语丛一》与《语丛三》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 ,可以合在一起分为《〈语丛一、三〉上篇》、《〈语丛一、三〉下篇》。然而从版本学上考查 ,《语丛一》与《语丛三》绝不是一册 ,至少是两册。因此 ,考虑到《语丛一》、《语丛三》在内容上的联系 ,以版本学为依据 ,《语丛一、三》可编连为《〈语丛一〉上》、《〈语丛三〉上》、《〈语丛一〉下》、《〈语丛三〉下》四篇 ,两两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老聃、老莱子、孔子,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郭店楚墓竹简》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在地下埋藏了两千三百多年,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是中华文明的元典。老聃从理论上构建了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系,老莱子从实践上丰富了道家哲学的治世内容。孔子从人文本原观出发,对历史典籍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洙泗儒家在孔子之后,对孔子提出的独到看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儒家学说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春秋道家企望人类社会像大自然一样和谐有序。早期儒家主张以天道精神构建人类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心学中有“心”和“本心”两个概念。“心”是以“思”为职的人体器官,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人脑”;“本心”就是“仁义之心”,是现实的伦理关系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言传身教在“心”(人脑)中的反映,属心理现象。《陆九渊集》中“人非木石,安得无心”、“心一也”中的“心”,是指“于五官最尊大”的“心”(人脑);“本心”、“良心”、“赤子之心”,是指属于心理现象的“仁义之心”。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孔子、墨子到宋儒以及近代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一书院教育时代,研究象山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且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唐虞之道》中“弗利”浅说——郭店楚简校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利”是一个词组,不能一般地释为“不利一己之私”。从“弗利”所处的语法位置分析,“利天下而弗利”中的两个“利”应是所指不同的两个同音词,“弗利”之“利”应释为“贪”。从“弗利”所处的逻辑位置分析,“弗利”之“弗”,矫也。引申为表否定,相当于“不”。“弗利”应释为“不贪”,含有“己不贪”(正己之贪心)和“使人不贪”(正人之贪心)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与陆九渊心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九渊心学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哲学。陆九渊的“人才”论与《易传》的“三才”说一脉相承,“本心”论、“格心”论,源出《孟子》。“人才”论与郭店《老子甲》“四大”论相通;“本心”论与郭店儒书《性自命出》“性情论”相通;“格心”论与郭店《老子乙》“日损”论相通。  相似文献   
9.
郭店《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甲》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的运动和变化,直接进入“本体”,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话本原,宣告古始神话本原的终结。《老子甲》的“德”是得之于天道的人生准则,是以天道(自然之道)为内涵的。“人道无为”是春秋道家保证“视素保朴,少私寡欲”治国方略得以实行的思想路线。坚持“人道无为”,天下必然大治。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绝智弃辩》(老子甲)中提出的“道”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是客观性和形上性的统一。老子的“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它不是一个思辩的概念,而是一个混然自成的实体。它源于古始神话本原,是对中国神话本原的哲学概括,是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后起道家学者关尹、太史儋(老儋)对老子的“道”进行了诠释和补充,构建了中国天道本原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