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被应用题的复杂结构弄得糊里糊涂,不知所措,以致在解应用题时,总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分析原因,主要与缺乏正确分析题意的方法有关。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讲授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时,更注重探索和培养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方法。 我教学生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一读、二找、三分析、四解答;“一读”是指读懂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的目的与要求;“二找”,是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因素及其基本结构;“三分析”,是指解剖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四解答”即依题意列出算式和进行解答。在这四大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分析。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分析呢?一般的教学方法是:用“画图法” 分析题意结构,再列出小标题、算式,然后进行解答,结果在低年级虽比较理想,但对高年级较复杂的应用题来说,“图解法”却不易明晰地表达其内在的复杂蕴含关系,学生也不易理解。说明形象的教学法不适应抽象思维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经过琢摸,抓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题意结构的一般因素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