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分别刻画直线方向(倾斜程度)的代数表示与几何要素,二者各有其鲜明的特征,不可相互替代。它们属于高中解析几何的基础概念,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其建构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直线乃至解析几何的后续内容的研究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教学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积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情境,全心身地投入到学生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立几题(江苏卷): 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 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相似文献   
4.
2004年秋季始,我县七年级进入新课改实验,数学使用苏科版教材.2004年12月8日,期中考试后不久,我在我县千沟中学七年级(4)班为全县七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上课课题是,苏科版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第一节.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80%的学生在农村.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相对比较落后.尤其对于新课改,认识不到位,一味强调客观条件,如农村学生参与意识差、没有多媒体等等.教学实践一定程度上处于盲从的被动状态.在此之前,围绕七年级数学新课改的一系列教研活动(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研讨课等),都是在条件较好的城区举…  相似文献   
5.
让数学活动设计更精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优化学习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数学问题,都可归结为探求某种运动变换状态下的不变量(数量成位置关系)来解决.而研究运动变换状态下的有关问题,又常常利用"特殊化"的思想方法,"退"到属于它的特殊状态,实现"动"与"静"的转化与结合,"进"与"退"的互换与统一,快速、简捷解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要积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情境 ,全心身地投入到学生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去 .与学生一起探究 ,共同遭遇困惑 ,寻求突破 ,掩卷反思 ,分享成功的喜悦 .真可谓是“同舟共济 ,相得益彰” .笔者所执教的《四边形内角和》 ,正是体现了这一过程 .有关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T :请问 ,四边形有几个角 ?S :四个 .T :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那么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大于 ,还是小于…  相似文献   
8.
“概率”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四大学习内容领域之一,是近年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因其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素材,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又作为落实高考“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的考查”的良好知识载体,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基于此,我们已十分重视“概率”的教学:努力弄清概念,落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我们对该内容的教学也许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新课改,我们一路走来,可谓是酸甜苦辣:我们经历过一些困惑,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一些失误,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较为成功的经历。这里,作为工作在农村基层的县中学数学教研员,从服务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谈谈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所做的一点努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秋季始,我县七年级进入新课改实验,数学使用苏科版教材.2004年12月8日,期中考试后不久,我在我县千沟中学七年级(4)班为全县七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 上课课题是,苏科版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第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