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2篇
教育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范祖禹所撰《唐鉴》一书的特点和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阐明范祖禹基本的文学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矛盾心理,以及其在鸦片战争期间和清廷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过程中的表现,证明曾国藩并非是个终生媚外卖国的大汉奸。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光绪帝所处的地位及其亲政时的主要业绩,阐明他是一位资产阶级化的爱国皇帝。  相似文献   
4.
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是广西上思人。1857年,他参加广西农民起义,1965年,他率部加入以罗亚忠为首的天地会起义,建立了黑旗军。1867年,因受清军逼迫,他率部进入越南,驻扎于中越边境上的保胜一带,开垦山林,聚众耕牧,坚持反清斗争。然而,1884年,他接受清朝的招抚,当上清朝官吏,放弃了反清斗争。对此,史学界近几年来颇多评论,而且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更有甚者颇多非议,毁誉参半。为一此,鄙人亦提出浅见,以就教同志们。首先,我认为清政府招抚刘永福,和刘永福受招,在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是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剖析中法战争中的主体,阐明客家人的素质是中国在军事上战胜法国侵略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蒲安里使团出访的历史背景、国际反响和主要业绩等方面所产生的客观效果,阐明了其出国访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对中外关系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析惠州客家人秉性,从民族传统、地理环境及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状况诸因素,探讨惠州客家风尚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过程,阐明惠州客家风尚产生于明清,完善于近代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光绪帝所颁行的经济政策, 进一步阐明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简评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改革中所取得的客观成效,阐明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载沣统治集团在社会政治、法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推行的措施,从其积极因素中探讨并评价该集团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