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龙门石窟     
温玉成 《寻根》2004,(2):70-81
2000年冬,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迄今为止河南省惟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早已是闻名世界的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齐名.  相似文献   
2.
泉州三世佛造像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清源山三世佛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藏传三世佛造像。本文就造像的功德主和西夏至元代的三世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温玉成 《寻根》2001,(1):56-60
敦煌石窟,据向达先生根据唐碑考证出,由乐尊开凿于公元366年。为什么敦煌最早的造像只有北凉421年~439年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石窟寺是否一开始就有造像?  相似文献   
4.
以本钢焦化厂6、7号焦炉综合楼使用粉砂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为例,介绍粉砂层做天然地基持力层时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并利用粉砂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评价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拓跋部的起源,千余年来有多种说法,近代史学家大都以为是鲜卑族。文章通过对嘎仙洞"八石阵"(八部联盟)的解读,对南迁"大泽"的考古学文化的判定以及对《魏书.序纪.力微纪》的剖析,廓清千年历史疑案,证明拓跋部起源于古老的"北夷索离国"。  相似文献   
6.
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一引言198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现孔望山摩崖造像,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8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一个专题讨论会上,一批学者曾质疑说:"如果说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最早的石刻艺术,按一般规律说,它应该受西来的影响最大。而这里的造像在风格上却看不到西来的影响,这又应作如何理解?"①由孔望山而引发的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的热潮中,一些学者又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及"滇缅古道"是早期佛教图像传人中国的"与原来不同的一条由南向北的路线"。②1993年11月,中日学者举行了"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封土壁画墓,是已知唯一有佛教壁画的墓。本文分析了该墓壁画的内容及布局,运用佛教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年代,论证该墓年代约在公元400-430年之际,很可能是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427年)。这是中国内地最早的壁画之一,仅略晚于甘肃炳灵寺第169窟,而早于麦积山、敦煌早期洞窟的壁画。  相似文献   
8.
"索国"是匈奴西北边鄙丁零人的小国。北匈奴西遁,公元90年以后至126年间,扩展为四大部。其中大儿部在金山中段,号为"突厥"。西晋时,南下的一支与金山之阳的蒲类人"阿恶部"融合,即为阿史那部。他们约东晋时南迁到高昌北山,进入"西域文化圈",学会冶铁,社会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用“仙佛模式”论说钱树老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等地钱树上的作无畏手印的坐像,说者多认定为佛像。文章从多个角度否定了这种观点,并运用“仙佛模式”论,证明这种坐像是太上老君像,它与神仙道及天师道信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和考证了孔望山摩崖造像 ,确认三大主尊为老子、孔子和东王公 ,并此造像地是仙佛祠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