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草苁蓉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3%磷酸溶液(90:10);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流速:0.8ml·min^-1.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451-2.45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9%,RSD为1.36%(n=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草苁蓉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景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紫景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254nm波长下的液质图谱的解析,分析出紫景天中舍有β-谷甾醇、草质素-8-甲醚和草质素-7-0-α-L-吡喃鼠李糖苷.结论:液质联用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分析出紫景天中的化学成分,为多组分样品的分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超声波提取黄花菜中总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对黄花菜中总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测得总黄酮的平均收率为99.0%,RSD=1.8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科学准确、重现性好、测定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4.
黄花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实验以单因素、单水平的正交试验为基础,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对提取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从而得出最佳的提取方法,优化工艺.结果表明从黄花菜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用60%乙醇,于90℃,提取3h、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效率高,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藤梨根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选用Agilent-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大黄素在0.0417~0.208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合藤梨根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毫微粒类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为50~1000nm的固态胶体给药系统,静脉注射给药后,能够躲避MPS(mono nuclearphagocytic system)的摄取[1]·同时,也可对非MP  相似文献   
7.
滕坤  杨树 《大观周刊》2012,(15):97-99
复吸是指停药一段时间后,药物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的恢复。而难以克制的长期复吸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和治愈成瘾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介绍自身给药消退-恢复模型的建立。及其为模拟药物成瘾周期不同方面而改良出的几种变体的应用,并结合对复吸的神经行为学基础的认识,为药物成瘾的治疗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时通化产野生植物单穗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茎和须根的主要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穗升麻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与大三叶升麻相同,故认为单穗升麻也可列为正品入药.同时,各须根中含量较高,故无须采用“火燎升麻“的传统加工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面对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化师范学院致力于教育改革,制定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对中药炮制学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以适应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乳香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气质联用法(SD-GC-MS)对乳香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生品乳香与酒制乳香从挥发性成分种类看基本为烷烃类化学组分,炮制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烘制乳香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变化明显,由原来的8个组分增加为15个组分,一些衍生物类成分经过烘制后产生较多,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从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的角度,为进一步探讨乳香炮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