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受考场环境、阅读时间、试题命制及答题规范等因素制约,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进行适当删改,成为试卷命题者采用的常规策略之一。2022年全国高考8套语文试卷,均一定程度对选用的文学类文本做了删改处理,其中尤以新高考Ⅰ卷对入选的小说文本《江上》进行的压缩和删改为甚。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倡导整本书阅读和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改革趋势和命题逻辑下,以删改后的文学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潘宝 《现代语文》2009,(12):24-24
中国现代诗歌走进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很多年,它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尴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尴尬依旧,师生双方对它都很感兴趣,但又同样视之为“鸡肋”。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要么是略去不讲,学生自己把握,要么是自己大加发挥,学生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堆汉字,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3.
苏童的作品以意象主义著称,那些弥漫着忧郁与压抑心绪的意象群落里,有一类与"死亡"紧密相连。"死亡"意象作为苏童推动情节的一种叙述策略,它的能指颇为广泛,文章以苏童作品中关注现代两性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几个短篇为例,从中挖掘苏童小说中"死亡"意象作为叙述策略的深层内涵及其背后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宝 《语文知识》2013,(4):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了风格迥异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学生在阅读这些小说文本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他们阅读兴味最浓,但也是阅读速度最快、遗漏文本信息最多的一篇。据此,笔者思考,能否用一次阅读整理课的形式来重读文本,借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小说,准确把握内涵。笔者于于是选取了小说"文眼"及"字眼"两个角度切人,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对小说文本进行再梳理和再欣赏。  相似文献   
5.
展品表征既是博物馆赋予物品的新的意涵,又是博物馆空间秩序建构的前提条件。观众的参观行为受到博物馆空间秩序的影响,博物馆展览过程影响着对其身体控制的方式和途径,进而将观众作为一种表征呈现于博物馆空间秩序中。身体控制作用下的展览影响了展品表征的真实性,这种影响与博物馆空间秩序中的权力场域相关,更与现代性社会进程中博物馆功能转变有关。观众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获得了多重身份与权力认同,博物馆也作为现代性社会的一种表征影响着观众的身体控制与博物馆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