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注重大学生公德教育福建师范大学潘玉腾(一)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具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实行。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对他人要诚实守信、彼此尊重等对个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获得了台湾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全套教材,它包括高小的《生活与伦理》、初级中学的《公民与道德》、高级中学的《公民》,共16册,约100万字。这套教材为我们展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台湾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概况。经过梳理,笔者认为,台湾青少年道德教育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道德教育内容看,台湾高小围绕着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和每个人应具备的道德品格而展开,推出18个德目,即勤学、礼节、爱国、宽恕、公德、诚实、合作、守法、正义、友爱、勇敢、孝顺、睦邻、节俭、知耻、负责…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 ,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当今时代的进步把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推到了日益突出的地位 ,一切为了人并依靠人的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深入人心。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从本质上讲是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可以从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中吸取营养。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有:确立行政保障机制,对民众实行价值引导;构建儒学教育体系,对民众实行价值教育;利用民间文艺形式,对社会民众实行价值熏陶;鼓励儒生学术发扬,推动民众价值传承;倡导自我教育方法,促进社会民众的价值内化。这些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努力探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阵地;实施文化渗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注重实践养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福建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情况的调查,从思想文化需求状况、社会交往需求状况、娱乐文化需求状况和文化产品与服务需求状况等方面,对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满足和引导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列宁援引恩格斯的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充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的依赖和期望。作为我党...  相似文献   
8.
论“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行“以人为本”,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拟就“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实践探索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公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入手,辅之以校园文化的有效管理,健全扬善惩恶的伦理机制,形成社会公德践行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法律观的偏差、权利义务的不协调、法律思想与行为的脱节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它是由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引起的,解决的了路在于优化大学生法律素质原环境和校园环境,加大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的力度,培养与现代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