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于风云变幻、前途末的时代.正是这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政治气候,把一批风云人物推到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其或组织团体、或发动起义、或奋臂呐喊,然皆途殊而旨同,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路:梁启超就是这个旨时代风流中影响颇大的人物.这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活动家、宣传家、在变化无常的形势下,因时循势而扮演着不同的政治角色,因此,其亦被称为“流质”型人物.纵观他曲折起伏的一生,1901—1902年间可谓之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抱着救国之宗旨,怀着强国之志向不断探索国家图存.强盛之路.他由力主君主立宪转而大革命,宣传破坏,公开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其以犀利的笔锋、动情言辞震动了当时中国舆论界,被誉为舆论界的“骄子”.他的宣传引起了极大的政治反响,为日后爆发的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为寻求"太平",孔子积极入世,在继承和发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天下"和谐为终极目标,以内"仁"外"礼"为出发点,以诚信、"忠恕"为原则的人际关系理论。这不仅丰富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内容,而且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今天,它仍可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尼布楚条约》是我国清政府同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本文详细论述了该条约签订的历史条件及影响,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对三代历史以及他所处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后,利用前人的知识成果,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他所注重的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洪伊是清末北方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亦是当时全国立宪请愿运动中的骨干。辛亥革命的洪流又把他推到了与先前相对立的政治舞台上,赞助并参与民主共和,在反袁称帝呼应护国战争方面做出了努力,从而,他又成为活跃于民主派中的风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孔子孝道和当代大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代大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指出孔子孝道的核心是培养爱和责任,同时还指出“孝”是培养大学生关爱及责任意识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秦国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战国初年,简公、献公的改革更推动了封建经济成分和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为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宗法制在秦社会中根植不深,使秦的国家权力系统和机制呈现出开放、灵活、竞争的特点,秦得以敞国门纳贤才,为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治文化条件。秦人轻视德、仁、义,崇尚货利、积极进取的价值观驱使秦统治者极力追求权力和空间,促成教公下商鞅的君臣际遇,保证了变法的彻底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之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并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艺术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依据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再现历史容貌、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抽象概念、弘扬历史真善美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时代呼唤着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如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校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着力点。从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时代精神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美育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