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教育是一门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教育是一门艺术”的涵义“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一命题有许多人在使用,但如果问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是什么,便觉得给它一个明确的界说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为分析的需要,先摘录几段有关“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论述: 美国学者W·詹姆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则是一门艺术。而科学本身决不会直接产生出艺术。只有居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创造性头脑通过使用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我认为,教育的工作同文学艺术一样,是追求复追求的工作。因为教师需要作家般的敏锐的眼光,追求心和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有一颗  相似文献   
2.
教育即艺术     
学校生活由一节节课,一连串教育活动组成。教师是每节课,每项课外话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的编导兼演员。教师的工作就是组织好这些活动,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一些优秀教师所上的课,一些著名教育家所组织的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应由学生幸福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构成:前者描述教育过程,后者规定结果;前者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后者是对理想人的规定。两者都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分主次;却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社会改革涉及到多个主体,其中某种主体,因所分担的任务更重要,所处的地位更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被称之为关键主体。省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超脱于升学竞争之外,利用自己拥有的经济、法律与行政等资源,可以改革基础教育制度,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宏观环境。制度变,行为才会变,素质教育制度的变革才是根本,因此,省级政府及教育行政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主体。  相似文献   
5.
熊华生 《培训与研究》2007,24(7):78-79,88
“应试教育”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概念,“不正当升学竞争”是一个新概念。用“不正当升学竞争”替换“应试教育”有利于给正当升学竞争预留空间,有利于找准问题所在,有利于寻找治理基础教育顽症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班规是班极规范,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中国知网对中小学班规的相关文献的搜索和阅读班级管理相关的专著,我们对中小学班规的性质、作用、内容,制定与实施方面进行了综述。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新的理念融入,但总体上中小学班规还是停留在利用条款来约束学生行为的层次上。在对中小学班规的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对当前班级管理实践的需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班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素质教育"山东样本"特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得出素质教育"山东样本"尚未定形的结论;它究竟是一个成功的样本,还是失败的样本,或者是一个有很好的开局却最后未能成功的样本,主要取决于政府教育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由于教育科研成果同实际运用的脱节,人们常提出这类问题:教师是否应当参加科研,如果参加,其性质如何,地位怎样.有人认为,教师无权对自己的教学开展科研,因为教师把儿童当作试验品既不合乎职业道德,也不内行.莱贝门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应用教育科研成果,而创造这些成果是社会科学家的任务,他以普通教师总是工作繁忙,又不熟悉科研原理和技术为由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指出,扩展、检验和证实理论不是教师在业余时间里.或作为一种爱好所能完成的事情.发现新知识是一项专职工作.莱贝门也承认教师可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但这种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增添这个领域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熊华生 《培训与研究》2008,25(1):99-101
升学竞争,表面上是分数的竞争,实质上是资源的竞争;表面上是一个观念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利益问题。虽然资源投入并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成功,但没有资源的投入,素质教育绝不会成功。投入充足的资源,并且获取准确的信息,才能产生足够的约束力用来反不正当升学竞争,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追求儿童幸福,让儿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的提法并不陌生,近年来,围绕这个课题还涌现了不少的实验.这些实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批评加重学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失去童趣的作法,指出它损害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他们提倡乐学乐教,寓教育于丰富多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由主动地发展.这些实验和主张把注意力放在探索如何使教学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