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体态律动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熊幼群(九江三中)瑞士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沙克-达克罗士(E·Jaques-Dalcze,1865-1950),创造了著名的“体态律动学”。这一学说,强调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音乐实践活动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响感知能力,应采取在每节音乐课前,让学生听几分钟音乐,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一、能激起学生的音乐感。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使他们的情绪立即进入良好的音乐环境之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及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五线谱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问题是记不住各种调式音级在五线谱上的每条线和间所分别代表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源泉。要达到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唱歌教学应做到“轻、情、美”。 所谓“轻”,是指声音小。发声练习声音要轻,唱歌声音也要轻,较小的音量易于控制,易于用头声、高位置唱歌,也利于表现情感。用小音量唱熟歌曲以后,再有节制地放声歌唱,但不是喊叫,这样可以使学生分清唱与喊的界线,打好音色初步统一的基础,克服用原声喊歌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