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1.
熊文中 《辽宁教育》2007,(11):36-38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和加速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元·六步·五化”数学教学模式以实施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意驱动与思维建构(二元),认为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绪体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学习中包含“用心”和“用脑”的对立统一过程。“用心”指对学习对象的关注和感悟。“用脑”指对学习所关注对象的信息加工和转化。“用心”为“用脑”指示方向,提供资源和“心理能量”,“用脑”为“用心”的渴求提供解决方案。教学中促进学生“用心”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用脑”思考应重视以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引入教学,以适切的问题为纽带展开教学,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设“支架”推进教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和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元·六步·五化”数学有效教学模式以实施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意驱动与思维建构(二元),认为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绪体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经过六个步骤(六步),即“再现经历”、“产生问题”、“资源整合,考察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结构”、“广泛应用,转识成智”;采取五条措施(五化),即“知识引入背景化”、“教学推进问题化”、“解决方案生成化”、“操作熟练规范化”、“知识应用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包括三方面意义.第一,它指向教学目标的“生成“;第二,它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表征,表现为教对学的适应与促进;第三,它通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来度量(效率).其中,适应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其要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理解有效学习的关键.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展开:1.培植学生热心求知的心向.2.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3.加速建构学习的进程.4.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与“发展“的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包括三方面意义。第一,它指向教学目标的“生成”;第二,它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表征,表现为教对学的适应与促进;第三,它通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来度量(效率)。其中,适应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其要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理解有效学习的关键。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展开:1.培植学生热心求知的心向。2.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3.加速建构学习的进程。4.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与“发展”的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真谛在于增进个人幸福,接受教育是探求生命意义的活动。学习是学生追寻幸福的心路历程,应该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有机组成。教学是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创设的活动,考试分数不是也不应成为教师教学唯一的追求。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包括三方面意义。第一,它指向教学目标的“生成”;第二,它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表征,表现为教对学的适应与促进;第三,它通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来度量(效率)。其中,适应和促进学生有交学习是其要领,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理解有效学习的关键。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展开:1.培植学生热心求知的心向。2.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3.加速建构学习的进程。4.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与“发展”的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