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主持人语】近年来基层治理领域发生了诸多戏剧性的变化。农村宗族在经历了20世纪以来的冲击和打压后,近年来又渐得以恢复重建,源自本土传统的乡村宗族社会是否只是单纯的“私性社会”,它与源自西方的公民社会能否找到契合点,从而实现“传统的现代转换”?此问题已成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依法抗争”是理解中国民众维权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然而,通过对上海J镇的调研发现,中产阶级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更倾向于采用协商的方式而非依法抗争.中产阶级之所以偏好充满不确定性的协商,是因为迁移成本高昂使他们很难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行使“退出权”.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只能采用呼吁的方式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为了降低政治风险,中产阶级采取有别于“依法抗争”的“忠诚呼吁”策略.依法抗争以中央政府作为忠诚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忠诚对象;依法抗争以基层政府作为抗争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潜在的结盟对象;依法抗争以中央政策作为武器,忠诚呼吁以地方政府的政绩作为谈判筹码.但是,中产阶级并未完全放弃“依法抗争”,而是将其作为备选方案来确保“忠诚呼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