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什么是佯谬?请先看下面几个实例吧。例①妹妹喊道:“……可是这头动物现在却在迫害我们,驱赶房客,显然是想占领整幢寓所,让我们露宿街头。”  相似文献   
2.
例证法的运用,有事例的选择,事例的叙述,事例的点化开掘三个环节。事例的选择做到了确切,叙述做到了简明,点化开掘做到了中肯,就可说是例证法运用成功了.然而,要达到此要求却不容易.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观点材料不统一,叙例啰嗦不分主次,点化开掘失却分寸等,便是例证法运用中的毛病.这些毛病的实质就是选,叙、点化没有以一贯之。怎样做到.一贯呢?这就需要一找出观点和事例间的同点.找同点,在事例的选择中最重要,选好例是例证法成功运用的基础.要做到选例确切,在事例真实典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知识传递,或进行信息吸收。在建构中,既有新知识经验对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同化(改造),同时也有对它的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建构的具体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写作个性化对学生而言就是作文个性化。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在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其核心的东西应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如何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呢?感受性观察就是一个特殊途径。什么是感受性观察?顾名思义,感受性观察是通过心理活动去感受事物,并且以获得并表达独特感受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特殊观察法。《现代汉语词典》把“感受”解释为:①受到(影响);接受。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可见,这种观察包括信息吸收与信息重…  相似文献   
6.
根据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我把作文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技能,如观察、收集、提炼主题,选材、剪裁等,分成若干个单项,再逐项进行训练,练好一项换一项。先教学生会观察事物,收集材料,再用定题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一些特定的题材认识提炼主题是怎么回事,选材是怎回事……。以选材训练为例。我先把主题与题材的关系,什么叫选材,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要真实,要少而精,能揭示事物本质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接着就做课堂练习(口头): 从下面的材料中,选取最能表现干旱情况的材料: 主题:全力以赴,积极投入抗旱。(这是上次提炼主题的训练后所写的《碗水担谷》的主题;下面的材料也来自这篇作文。) ①禾苗都枯焦了,只要一根火柴,遍地就会即时燃烧起来。②渠道干了,河底早见了天,不久前挖的土井也象是赶热闹似的,张着大口。  相似文献   
7.
相似聚合,是一种让陈旧材料翻新,平淡材料见奇的改造材料的方法。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相对较浅,读的书相对来说不够多,因此掌握旧材料翻新的方法,具备改造平旧材料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相似聚合的方法。首先,根据命题或话题随手找一个平旧材料作联想起点材料。如面对“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个题目,想到了一个材料①:楼梯间有一个灯坏了,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人管。只是换个灯泡的小事却因或是没设备不好换,或是不知道没来换而办不成。早出晚归摸黑上下楼的人怨声不绝。自己下了个决心,打了个114,问到物业管理部门的号码后…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四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分别为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能较全面地体现这些文学流派的总体特征。但在学习中,不要先盯住其总体特征,而应先一课一课熟悉每篇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然后下一番比较辨识的工夫,找出各自的特点并最后归纳,再借助教材中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就不难了解其总体特征,吸收其精华了。本单元的作品读来给人一种荒诞离奇、虚幻难实的感觉。其实,文学总是现实的反映,这里的虚幻荒诞也是真实。不过,“真实”与“真实”不一样。四部作品,其“真实”的表现情…  相似文献   
9.
谈对应观察     
初中语文教材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使你感兴趣的各种事物。”(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 P_(340))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对一般观察的作法作了专门介绍,解决了观察一般人、事、物的基本问题。但是,假若要对个别人、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特殊观察,那该如何进行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方法——对应观察,即观察时注意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前后、内外、上下等。下面说说对应观察法的运作要领。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尝闻一青衿①,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②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③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曰:"得诸地中。"又问":尔欲作何处置?"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篋中扃钥耶?"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篋?"博士蘧然曰:"尔所言金,梦耶?"生答曰:"固梦耳。"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