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西游记》的祖本平话《唐三藏西游记》的面貌如何,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问题.有的学者把已发现的两种材料的平话《西游记》佚文当作元本,也有的认为是明本.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材料的研究,新发现两段平话《西游记》佚文,认为不能笼统地把大典本和谚解本一律视为明初的版本,也不能将《朴通事谚解》正文所据的平话《西游记》和注解所引平活《西游记》一律视为元本,它们彼此至少是内容完全不相同的版本.《朴通事》所据为元本.注解所据则为明本,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应为明本平活《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桃花扇》是一部争议较多的历史剧,三百多年来,这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誉之者推崇它是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毁之者则说它是“替投降变节行为辩护”。到了十年浩劫时期,多少编、导、演过《桃花扇》的同志都受此剧株连,有的甚至含冤死去。考其原因,除去社会政治历史的因素外,剧本本身存在的复杂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有一家理论刊物上所载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桃花扇》既表现了强烈的追挽明朝的情感,又歌颂了清王朝的圣德隆恩,一句话,《桃花扇》虽然写的是南明遗事,却是旨在通过对“旧君”的“兴亡之感”来对  相似文献   
3.
杨慎是明代杰出的作家和学者,有着多方面的成就.本文论述了杨慎与民间歌谣的关系.一方面他热心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另一方面他虚心向民间歌谣学习,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仿民谣.杨慎对民间歌谣予以关注,与他的悲惨身世有关.他得罪了皇帝,终生坎坷,由士大夫跌落到了民间.在群众中得到了理解和慰藉.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能够眼光向下,致力于民间歌谣的整理与仿作.他着重搜集整理反映民间疾苦的时政歌谣,甚至辑入当代作品,显示了他的政治勇气.杨慎主张“诗须有为而作,文至无心乃传”.即要关乎世道人心, 反映群众的情绪和要求.《竹枝词》代表了他仿民谣的最高成就.本文充分肯定了杨慎仿民谣的艺术价值,认为杨慎是刘禹锡之后自觉向民谣学习并取得相当成就的又一代表.  相似文献   
4.
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一颗明星,他的诗继承了初唐四杰和白居易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显出若干特色,影响很大。袁枚评他的诗时有云:“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读一缠绵,”指出他生当乱离,气多慷慨,诗法香山,妙语缠绵,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可是由于他曾一度被迫仕清,未能保持晚节,持论者本着“人品重于诗品”的衡量标准,对他的诗不予足够重视;某些文学史著作,仅将他和钱谦益并提。更有甚者则苛刻挑剔,指精华为糟粕。例如徐世昌评《园园曲》、《楚两生行》等篇,以为“皆志在以诗为史。而事实舛误,及俗调浮词,亦所不免,后来摹拟成派,往往无病而呻,令人齿冷,甚至以委卷见闻,形诸宫掖,谰言自喜,雅道荡然,则非梅村所及料也。”《园园曲》感情充沛,词采绚丽,用典恰当,音调  相似文献   
5.
方苞对桐城派散文理论的构建作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散文创作上的成就显示了“义法”理论的实绩,而以“雅洁”为其语言特色,在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