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反映两宋朋党之争的特定角度,探讨有关苏轼贬谪生涯的三部元杂剧《醉写赤壁赋》《东坡梦》《贬黄州》,深入剖析其遭贬原因及剧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塑造,对于我们认识宋代党争的激烈残酷,以及党争中纷纭复杂的人情世态,思考党争对文人心态的影响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太学制与科举制在发展演进中衔接碰撞、互动影响。着眼于太学内部考察,太学制度的演变源于科举改革的背景,太学科举化趋势明显,科举制对太学解额及免解制度、教学与考试内容、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具有强大导向作用。随着兴学改革中太学影响日盛及对科举制的悖反,朝臣围绕太学制度与科举制度的优劣之议、太学取士与科举取士的存废之议、释褐状元与科举状元的名望之议集体论辩,推动北宋教育改革发展。徽宗朝由诏罢科举取士到诏罢天下三舍取士,历经17年特殊时期,从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改革现状等考论其缘由,对深入论析太学制与科举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宦海升沉的人生旅途中,广泛结交,友情遍植;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险恶以及人情冷暖变幻无常,他真正引为知己的朋友为数不多,而其中就有数位女性。苏轼在对王弗、朝云、柔奴、胡文柔的推重激赏中,流露了知己之感知音之赏,显示了进步的妇女观。苏轼的妇女观源自于其心灵深处的平等意识,也基于其在纷纭复杂的人事纷争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与其家庭父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