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针对造岩矿物学课程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协调与融合”以及“三低与三不足”等问题,从课程教学目标重建、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创设、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评价等多维度对造岩矿物学课程教学全过程进行创新与实践,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观察描述与机理探究相融合、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相融合、有效教学设计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等多维融合创新举措,促进了学生从被迫学→主动学→勤于学→精于学的学习态度转变,提高造岩矿物学教学有效性,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一门独创性本科生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具备涵盖实验方法多、专业性与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然后探讨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与安排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改革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三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科学前沿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三维互动:教学逻辑链设计、教学问题链设计、教学展示链设计,体现“怎么教”。力争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使每堂课都让学生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工程专业二学位本科生地质学基础薄弱和学习期短的特点,笔者从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实验安排、改变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矿物学与岩石学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项实验课程调整与优化改革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减少重复环节;增加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比重,促进学生创造性培养;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