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足于张承志的后期散文,本文力图揭示张承志对汉文化的批判策略。一是重新审视带有强权话语色彩的历史;二是在对古老异质文明的缅怀和考证中展开对世俗哲学和代表中国文化主体的知识分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为香港文学修史成为一个自觉的行动。然而书写观念和叙述方式的制约使得这种“书写”并不成功。“香港文学”如何被整合进中国文学史,一直是内地学者孜孜以求却又难以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突破既有的史学观念,建构起新的整合理论,提出新的史学模型。新作品在不断出现,旧作品被重新挖掘与阐释,文学史理论也处在不断的调整与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3.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对现代性的追寻中言说方式陷入了迷误,主要表现在没有找到自己的独特话题和没有能在话语转换中找到和创造出新的话语形式两个方面。只有真正构思出有效的言说方式,才能获得广泛的世界倾听,也才有可能以另类的姿态进入汉语主流文学,从而进一步与世界文学对话。  相似文献   
4.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阿诗玛》版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针对《阿诗玛》八个整理本的整理和翻译得失作一理论的综合评述。认为《阿诗玛》一开始让异文化圈的读者知晓,异族的知识分子就参与了对《阿诗玛》的建构。同时,本民族知识分子也对《阿诗玛》进行了有意识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