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1.
【背景】今天是周五,因为班上的美术课老师临时出差。我领到了学校的代课单。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的一刹那,预料之中的情形再次上演——"啊?不是美术课吗?""哎!又要上语文了!"……接下来,是长久的叹息。几乎每个孩子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无奈!于是,我快速的思考,该怎么上好这节意料之外的随堂课。"讲评刚刚完成的单元习作?"孩子们分明不想与语文课沾边!“临时让孩子漫无目的的随便画点什么?”似乎也觉得不妥!经过短暂的思索,这节课有了下边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小学了,每天回家预习语文学科,都要用很长的时间。其中在"圈出生字读一读"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尤多。作为教师,我们也不难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案往往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描述——"圈出生字读一读"。广大一线教师,也习惯把"圈出生字读一读"当做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3.
牟联国 《今日教育》2007,(7S):55-56
学生需要怎样的表扬走进一线课堂听课,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面对学生或许并不精彩的发言,老师往往会带着大家送他一句“嘿嘿!你真棒!”或者“Good,good.verygood!”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表扬形式与表扬用语单一化、不考虑学情及学生感受、滥用表扬的现象比比皆是。不管学生的发言是否有深度。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人教社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教学中,学生在我的鼓励和“放纵”下大胆质疑,积极探讨,从而弄懂了教材,并完成了对教材的再创造。其中生成的精彩尤为引人回味。现整理成文,与读者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孩子上小学了,每天回家预习语文学科,都要用很长的时间,其中在“圈出生字读一读”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尤多.作为教师,我们也不难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案往往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描述——“圈出生字读一读”.广大一线教师,也习惯把“圈出生字读一读”当作识字教学过程的一句口头禅,并付诸自己的教学实践.走近学生,看看“圈出生字读一读”是否省时高效?依我看,教师指导不到位,效果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小学了,每天回家预习语文学科,都要用很长的时间,其中在圈出生字读一读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尤多。作为教师,我们也不难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案往往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描述——圈出生字读一读。广大一线教师,也习惯把圈出生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在聊天中不时冒出英语单词的时候,却和汉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句话貌似诙谐.。却真切地反映了现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数学和英语常常考90多分,语文却只是过及格线;新东方英语、戴氏英语、美联英语比比皆是,却鲜见关于语文的专门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8.
时下,安全教育喊得震天响,可事故却屡屡发生。我们经常对学生说:“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可是,漫步校园,满地的果皮纸屑,学生不文明的追逐打骂,无不与和谐校同的目标追求形成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