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对1998年至2007年10年来关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评价总结。方法:搜索国内10年来借助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对其结果进行多水平分析技术的元分析。结果:在与国内常模的对照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95%可信限(95%CI)均未包括"“0”;在性别因素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95%可信限未包含“0”;在“已婚-未婚”对照中,各因子的95%可信限未包含“0”。结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城市教师偏低,女性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差;已婚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婚者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汉族大、中学生文化逆适应现状及其差异,本文采用《青年跨文化适应力量表》对青海省757名大、中汉族学生进行测评,并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跨文化情感,男性大学生和农牧区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显著低于同组中学生;表明中学生跨文化适应力情感成分偏多,系统的民族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具有更理性的跨文化适应力。  相似文献   
3.
国内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或称社会越轨行为)在性习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不同科学领域都受到了重视。大学生面临学习、人际、经济、就业等多重压力,加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越来越多的人在压力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目前,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青海民族大学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了青海地区汉族青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逆适应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而且还要对不同年级的汉族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引导汉族大学生的文化逆适府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各维度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其中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知识与能力、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能力应重点加强。同时,专业背景、教龄、职称显著影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鉴此,建议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培训、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开展分层分级教师专业培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从而助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