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高考的实施要求深化课程改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对学校课程领导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自我诊断在实践中与学校课程领导具有内部驱动、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基于学校自我诊断进行学校课程领导,需依托有效的课程领导路径:诊断课程图谱,编织课程发展共同愿景;诊断教师课程情意,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诊断文化渲染,营造积极课程改革氛围;诊断课程开发实施,改进课程效果;诊断常态化实施,变革传统课程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和中学生身上,对小学生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为改善学习倦怠状况、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三所学校的79个教研组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行为学角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呈现教研组建设的现实图景。研究发现:教研组在实践运转中呈现出网状协作型、分散疏离型和条状互惠型三种组织生态,教研组长的专业领导素养对组织的良性发展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多教师领导者的存在有益于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关键要素:一是创设共建共生的组织评价机制与氛围,二是赋能并培育潜在的教师领导者,三是推动教研活动从研究“教”转向研究“学”,四是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领导素养。  相似文献   
4.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