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常为人们忽视的中世纪并非是法治发展史上的空白。法治思想与实践在中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法治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相互妥协的产物(阶级性),随后才表现为全社会各阶级的共有价值(中立性),既是价值,又是工具;既有阶级性,又有普适性,笼统地强调任一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都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2.
1.利益表达组织发展不平衡 当前中国利益表达组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弱势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组织发展滞后,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组织发展迅速,呈现出弱者组织化程度低、自主性越弱而强者组织化程度高、自主性越强的状况。这种现实,既不利于弱势阶层和利益群体进行顺畅的利益表达,从而有效提升自己在整个利益格局中的地位,也对各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沟通从而实现良性的利益互动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创者。孙中山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欧美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本质上是少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必然带来贫富分化与政府无能。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关于自由、平等与良善政治的看法,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价值与体制模式共同构筑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自由主义民主,在政治上促进了人的解放,为民主基本价值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却没有为这种解放提供必需的经济物质条件。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端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巩固与拓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继承民主的基本价值,超越自由主义的民主模式,为民主发展创造必需的物质社会条件,建设能够促进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新型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对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界定是其核心,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邓小平民主思想形成发展的20年,邓小平领导的民主化放权始终是贯穿其中一根红线,政府机构改革是这根红线合乎逻辑的延伸与涵化,邓小平民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民主实践有3个基本特征:发展民主与保持稳定的统一,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这3个“统一”对我国现在及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特别得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