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宗教改革运动是现代性发生的开始。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作为在外在超越的西方文化背景上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在超越的终极承诺并没有丢失,而是发生了变形。它用理性化的世俗生活来承诺对终极关怀的期许。这种情况使得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悖论性的命运:一方面,它传承了古希腊的理智主义传统和希伯来的信仰传统,并在两种传统相互融合中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它在世俗化的浪潮中逐渐淹没了其超越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前者对后者的批判关系,在形而上学问题上海德格尔有过由重塑形而上学到克服形而上学的心路历程。克服形而上学的主张明确之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在不同的时候或地方有不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相互关联,虚无主义、柏拉图主义、人本主义、本体-神-逻辑学等共同构成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海德格尔哲学的主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向的主体形而上学批判,克服形而上学应纳入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林中路”中考察,“存在论差异”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合理性问题,对古希腊思想的回溯捏拿住了形而上学发生的脉络并深挖出了形而上学的表象思维方式,此在、无、真理、语言、本然等则是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走向非形而上学之思的路途中的路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海德格尔与禅宗关系的有关史料基础上指出,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相互诠释的学理根据在于:海德格尔哲学超越西方哲学传统、展示出一个极为接近禅宗的立场.海德格尔和禅宗在哲学精神、存在、本然与佛、道等基本概念、人与世界的关系、语言问题等层面既相差异又能会通.本文进而提出了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相互诠释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分析了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的相互诠释的四个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佛教对人做出了东方式的理解,但存在诸多不足.禅宗克服了传统佛教的局限,对人做出了独特的理解.早期禅宗突出了"心"这一视角的地位,慧能及其后学则不断发明,层层推进,慧能的"即心即佛"、神会的"寂知指体"、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黄檗希运的"无心是道"、临济义玄的"无位真人"和"四料拣",无不体现出禅宗对人的观照的东方品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对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的探究构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在人的存在的矛盾的引导下,弗洛姆人本主义沿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对人与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二是对人的解放可能性和途径的探索,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弗洛姆人本主义的主体。在解决人的问题的过程中弗洛姆人本主义最终陷入人道主义乌托邦,这是其逻辑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