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原始初姓与感生神话之间的关系予以剖析,认为“姓”之所出,源于“因生以为姓”,所以,姒姓犹言苡所生,子姓犹言卵所生,嬴姓犹言燕所生,姬姓犹言足迹所生,姜姓意为羊所生,姚姓意为桃所生。其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即是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观念向祖先崇拜的演进。而从社会形态来说,则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向父权制氏族社会的转变,以及家族公社向家族私有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对本的编辑,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论对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分离,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同时,又通过分析楚辞学对骚赋的看法及赋学的“祖骚宗汉”说,认定二学虽分开而并未完全分离,其间自有相关的连结。因此赋学与楚辞学是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门学问,都是中国学批评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唐代赋学突出的特点是形成群体性批评态势。史学家们反对齐梁浮艳文风,却能推尊屈宋汉魏,评价较为客观。古文家则矫枉过正,对屈宋进行了不恰当的抨击。诗赋家之论主要是叙其作赋之缘由和大旨,是其创作中的感性体验。宋代赋论最为可观者在于骚赋研究,“祖骚宗汉”说成为后世古赋派最集中的理论层次。唐宋律赋研究涉及体制演变和创作方法,对清代律赋学派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的辞赋,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情感上,既深于亲情、笃于友谊,又明于哲理、富有机趣。风格上。则怨而不怒、婉而多讽,境界高而趣旨远,文辞美而格调雅。他以高古之文,改变了六朝赋体的艳丽之格,成为宋代文赋典雅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赋史上的地住,并不逊色于欧阳修和苏轼。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的《读诗札记》,以传统学术为基础并借鉴西方近代艺观点,驳正了历代治《诗经》的一些谬说妄方,同时,提出了建立现代“诗经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诸如实现《诗》学由经学向艺学的转型首先必须破除旧学立论的根本;其次要注重对诗歌内容的情味体验并进行审美鉴赏;解说诗旨应做到不远乎人情物理且能自圆其说;考辨与批评并用,方能使诗之真与美达到圆通共融的境界等,它不仅以实例提供了现代解说《诗经》的新型范式,而且其理论探索也为建立我国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鉴赏学体系作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诗言志"补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诗言志”问题 ,已有众多论述 ,本文补析 ,主要从礼仪制度的层面来立论 ,内容涉及三点 ,一是志有“标识”之义 ,即是说 ,所谓“以诗言志” ,就是将“诗三百”当成一种标志来看待 ,是将其作为一种礼仪制度中区分等级的标记徽帜用以规范人们的礼仪行为。二是“志”作“情志、怀抱”解时 ,应用在各诸侯国及大夫间的交往中要区分所表达的是群志还是己志、是公志还是私志。三是所谓“赋诗断章 ,余取所求” ,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 ,它还要受到某种规则的制约和限制 ,尤其是在表达公志之时 ,更必须遵守“歌诗必类”的原则。但“歌诗必类”除示“恩好”之义外还有另一层含义 ,即赋用何诗要遵守礼仪等级的规定 ,要与主人或宾客的地位身份相符合 ,不可越礼僭行。虽三点分论 ,但其间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中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诗经》的幽默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幽默”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谐谑”技艺极为相似。《诗经》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一是通过漫画式的描写 ,突出刻画被嘲弄者形象的某种缺点或特征 ,使其显得滑稽可笑 ,形成性格性幽默 ,如《豳风·狼跋》 ;二是具有幽默性格的人 ,往往对人生持乐观态度 ,常爱以谐辞谑语进行调侃、打趣 ,寻求快乐 ,由此 ,往往会产生出一种情景幽默与喜剧性效应 ,如《郑风》的《山有扶苏》、《狡童》、《褰裳》等。这两种幽默 ,遵循“谐而不谑”的规范 ,无伤大雅。此外还有一种讽刺性幽默 ,即微笑地玩弄世间荒谬事物的讽刺 ,它以辛辣的嘲讽 ,去揭示事物的可笑、愚蠢、荒谬与卑劣 ,在笑声中达到批判的目的 ,如《邶风·新台》、《陈风·株林》。应当说 ,在某些情况下 ,讽刺性幽默的运用 ,使人们在笑声中不仅揭露出事物丑恶的本质 ,同时在批判的过程中在精神上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与愉悦感 ,因而也更有趣味。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诗经》研究的贡献之一是开创了综合性文化型的研究方法与学派。他继承清代朴学的考据方法 ,而益以近代的科学方法 ,运用多学科知识 ,不仅对文字词义作了新的训诂 ,而且对诗的意旨进行了文化的阐释和体贴入微的把握。他特别注意对隐语的象征意义及其原始的文化内涵的考索。贡献之二是强调让《诗经》回归于诗学本位 ,将语言训诂、文化阐释与审美鉴赏融合为一体。他主张既要用“诗经时代”的眼光去读《诗经》 ,又要用“诗”的眼光去读《诗经》。闻一多的《诗经》研究 ,不但全面地提高了当时学术界《诗经》研究的水平 ,并开辟了一条文化阐释与艺术审美结合的研究新路 ,它已成为当代的热点之一 ,为后世学者所遵循。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