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夸饰论强调“壮辞可得喻其真”,认为夸饰有两个修辞特点;“辞虽已甚,其义无害”,“意深褒赞,义成矫饰”。在论及夸张界限时.刘勰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主张简洁精炼,反对侈言繁笔。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比兴论属于他的修辞论。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寓意。比、兴这种修辞手法,我国古代很早就运用它了,而且还有很多有关的说明和解释。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才作了专题论述。刘勰对比兴的本质、特征和运用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要求。刘勰的论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在修辞学史上是一次关于比兴理论认识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陆机的修辞理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逮意论。要求“意称物,文逮意”,“物”“意”“言”(文)的一致性,二、贵妍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符合文学语言规律和诗歌语言特征的。三、风格论。论述了语言风格同思想内容和文体的关系。四、创新论。主张语言具有独创性,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五、难能论。认识到“物”“意”“言”(文)转化过程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所释刘勰学现的三个要素是:物、情、感。激发学创作动机的物,持人情性,最附深衷的情,学生命激起的感,此三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刘勰学观的基础,并成为区分学和非学的原则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穷照”而“绎辞” ,“独照而运斤” ,是刘勰认识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秉心养术” ,“以待情会”是刘勰情会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辞情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既强调情、诗、人之间的一致性,又看到了情、诗、人之间的相背性;第二,一方面认为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了二者的矛盾性和虚假性,也就是情真不一定诗真,情伪不一定诗伪。第三,情感和语言的发生,一是来源于自然界,二是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诗的自然美是中国古诗审美理论中很受重视的美学特征之一,一般说来其审美要求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直举胸臆非傍经史诗以情为主。唐·孟槃《本事诗》,就把情感放在第一,而情又以“直寻”为佳。诗人感情充溢激动,难以抑制,就往往直抒胸臆,坦然吐露,内心的真情实感喷薄而出。这样的诗不假修饰,吐言天拔,自然淳真可爱。这是诗的自然美的第一要求。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用事?‘思君如流  相似文献   
9.
文学要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并蕴寓着认识和教育作用,从而陶冶性情和提高精神境界,要达到这个目的,文学首先要适应和满足读者。为什么首先要适应和满足读者?从传播学的观点看,传播学认为各个受传者并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任何信息的。受传者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选择性因素,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只接受那些符合他们思想感情的东西,对于那些同他们的思想感情不合拍的  相似文献   
10.
风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同作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手法、题材选择、语言运用等有着密切关系。刘勰的风格论着重从语言、文体、性情、标准几个方面观察问题。现浅论如下。 一、风格的语言论 刘勰的风格论的构成要素有两个:意义和语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以下凡引《文心雕龙》只注篇名)小说:“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日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刘勰提出的八体,也就是八种风格。这八种风格的构成要素就是意义和语言。刘勰在论述典雅这种风格的形成时说“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体性》)。他指出典雅这种风格,是内容符合经典,语言雅正。这是从学习和取法儒家经典获得。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说:“义归正直,辞取雅训,皆入此类。”“义归正直”就是意义要正确,“辞取雅训”就是语言要规范。典雅这种风格就是由这两者构成的。刘勰论述远奥这种风格形成时说:“远奥者,馥彩典文,经理玄宗者也”(《体性》)。这就是说远奥这种风格是文辞深远,意义玄妙,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