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畲族族源问题讨论展开以来,已初步形成越人后裔说;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以及“南蛮”中的一支说。近见施联朱先生《畲族来源与迁徙》一文,进一步阐述畲、瑶同源于武陵蛮的主张,这使畲族族源讨论又前进了一步。但笔者对于施先生根据其引证的资料所作的结论,尚难苟同。畲族与武陵蛮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上迄今尚找不出任何亲缘关系,说它们各是“南蛮”中的一支则可,把“南蛮”中的“武陵蛮”硬说成是畲族的族源,则未免缺乏必要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我国境内一支人数较少的兄弟民族,她来源于东汉时期的“南蛮”族,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畲族古代社会形态的研究未能充分开展,前人未见专门论著,现今此类论文仍殊不多见。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有的学者曾提出唐朝时期畲族社会已是封建社会的观点,为研究畲族古代社会问题开了先河。我们认为,畲族社会发展是依照东方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发展,但有它的特殊性。唐朝以前,畲族社会长期处于原始推的末期阶段,唐宋元时期,在汉族封建文明的影响下,畲族社会越过了奴隶制,向封建化过渡,封建制的因素在畲族社会内部不断增长并明朗化,前后大约经历八百年的时间。明清时期,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畲族社会内部有了普遍的反映,这时,畲族的封建社会已经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畲族先民最早居住地在何方?畲族是哪个地区的土著民族?民族史学界一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1.蒋炳钊教授认为“闽粤赣交界地区是畲族原住地,畲族是古越人的后裔”;2.徐规、施联朱两位教授认为“湖南武陵地区是畲族发源地,畲族来源于晋汉时期的‘武陵蛮’”;3.陈元煦教授认为“闽省是畲族的原住地,福建土著间人是畲族的先民”;4.最近,郭志超副教授提出“闽粤赣交界地区是‘山都’越人(包括本客人)的原住地,山都人与畲族文化习俗大别,畲族不可能与山都人同为本土越人之后。畲族是由湘经粤北迁入粤…  相似文献   
4.
《史记》卷四十一载:“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勾践系春秋时期于越之首领,立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他执政期间(公元前496——前465年),与吴王夫差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由于实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终于在前473年冬十一月灭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国力空前强盛,“越兵横行江淮东”并一度迁都琅玡,称霸中原。对于这场处在大变革、大动荡时代的改革,我国历代学者一向十分  相似文献   
5.
浙江于越族是我国春秋时期南方一支重要的百越族,它的族源源远流长。《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张守节《正义》记载:“《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子,号为于越”,允常之子勾践立国于会稽(今之浙江绍兴),以会稽为中心的浙江地区便成了于越族活动的主要地域。其强盛时间,大约二百余年。于越族及其先民曾对浙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  相似文献   
6.
畲族一些风俗习惯消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传统的风俗习惯,它既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生育、待客、节日、丧葬、禁忌习惯等方面。畲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反映本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如对歌恋爱、以歌代话、农具嫁妆、做功德祭祖、“三月三”吃乌米饭、妇女“椎髻”发式、妇女“镶花边”服装,等等。这些体现古朴遗风的风俗习惯,至今有许多仍旧保留下来,但也有一些风俗习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