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痔病的描述可发现是受到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昙梵陀利学派的影响较大,阿育吠陀对痔病的认识由身体各部位皆可长出“痔”,逐渐缩小至仅描述肛周疾病,由广义至狭义。该经卷先在中国的中原传播,又返传敦煌、黑水城,后又传至日本,流传甚广,并影响中医对痔病的认识,使中医之“痔”由肛周疾病扩大至鼻痔、耳痔等其他部分的赘生物,由狭义至广义。该经卷保留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痕迹,在浓墨重彩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刊发了王杏林《跋敦煌本〈黄帝明堂经〉》一文,王氏通过仔细查找,新发现俄藏两个残卷Дх.06634、Дх.11538(b)亦属于《黄帝明堂经》的内容,且与前人发现的三个残卷进行了缀合,与黄龙祥先生辑复本《黄帝明堂经》进行比对,探讨了该残卷对当今辑复工作的意义。王氏的研究偏重于拼缀研究和价值探讨,今拟在王氏的基础上,对《黄帝明堂经》残卷全文进行逐行校释,并就王氏文中涉及未深的地方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