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1946年旧政协会议上,黄炎培在国计民生、政治体制、政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体现了他追求进步和民主的政治理念。政协决议虽然达成,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实施这些决议。黄炎培依旧致力于和平民主建国,反对国民党的内战。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并在其中热心活动。具体来讲,分为关注内政问题,积极提出议案;认真行使质询权,敢于仗义执言;为促成国共和谈,奔波于国共之间。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言行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面前对救国救民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国民参政会成立后,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赋予参政员的权利,傅斯年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了一些提案。提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因抗战而形成的难民问题;竭力澄清内政,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关注官僚腐败问题,揭露孔氏贪污;在其他方面也有提案提出。但傅斯年是一个历史学家,不是政治思想家,他在国民参政会中的提案只是出于他的亲身实践和感性反应,并无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应因抗日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成立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党派人士和社会名流组成的国民参政会。作为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也被遴选为参政员,开始了在该会长达近10年的工作。由于长期在社会上从事教育改革和抗日救亡的事业,黄炎培非常重视民众的力量,并在国民参政会中提出了关于民生问题的提案。这些提案重点在于关心民众的痛苦,呼吁减轻民众负担,反对以抗日为名,竭泽而渔,搜刮压迫老百姓。由于国民政府的高压政治,黄炎培的这些呼吁无异于“与虎谋皮”,致使其在经过延安访问以后,政治倾向迅速转向中共,并在战后将新中国的前途寄托了在中共身上。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极其丰富,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中的重要一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次飞跃。可以认为,《决议》是一篇精辟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献。它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原因;指出几次飞跃前后贯通,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基础;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也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6.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傅斯年的学术思想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那就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实用主义",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的"求真"、"求实",再到"九一八"事变后的"致用".傅斯年学术思想的这种变化,是面对时代变迁而被迫作出的选择,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积极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大会期间的各种组织,履行参政会闭会后作为参政会驻会委员会委员的各种权利,向参政会提出议案,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而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宗教观的转变体现在他对基督教的态度上,他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和对基督教的好感,影响了他宗教观的彻底性。受科学主义思潮、反孔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陈独秀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两次转变,但这些并没有改变其无神论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对“国学”概念的认识经历了认为应该“整理”到不承认,再到反对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表明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所做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山西"黑砖窑"事件暴露出国家体制中存在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和不足。该文对事件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四点: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政府立法、执法和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工会维权组织的边缘化;针对这四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