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灵感是指人们在问题面前调动全部智慧进行探索,使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再由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对问题的解决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本文以物理解题中灵感的产生为例,谈几点看法.1 大信息量是灵感产生的前提灵感的产生是以大信息量为客观条件的.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多阅读,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多总结一些灵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此获取大量信息,是有利于灵感的产生的.例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难教难学,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有诸多方法,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应成为首要方法。笔者以为,培训学生的物理思维,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出路。所谓的物理思维,是指对概念、规律的学习、理解、应有其思考应该是物理的;因而姑且称之为物理思维。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1987年5期刊载的《“意外结果”物理题析》一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其中[例4]的解答,笔者以为值得商榷。该题原文是: [例4]图1(笔者编号)表示一圆盘,盘面上除了图中所示三个形状相同、彼此间隔相等匀称分布着的白色长条外,其余部分都染成黑色。在一台转速可变的直流电动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