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反三角函数涉及的知识面广,新概念多且难理解,而各有关公式又易混淆,故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常常发生运算错误.现将学生常出现的运算错误剖析如下.一、对反三角函数符号表示的意义认识模糊引起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证明三角恒等式是三角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难点在于:怎样才能寻到解题的思路,从而采取合理的变形方法,达到证明的目的.我在教学中体会到:为突破这个难点,须要教会学生掌握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般思维规律,并把“据果变形”作为恒等变换的指导思想.所谓“据果变形”,就是从问题的条件出发,细心观察问题的结果,抓住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解题方案.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利用重要的不等式等。学生在解形式比较“标准”的不等式证明题时,一般容易寻到解题思路,但对一些形式“不大标准”的不等式证明题,往往打不开思路。以下介绍了几种打开不等式证明思路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在审明题意之后、动手解题之前,应该设计解题方案。因为设计了解题方案,就明确了解题的思路和目的,避免了盲目性。另外,不同的解题方案可能繁简差别很大,通过分析比较方案,可以选取最优解法。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不是先设计解题方案,而是抓住一点就动手解题.边想边算。由于不明确解题过程中的思路与方向,往往要走许多弯路,一旦发现,已为时太晚,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所以,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教学生设计解题方案,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