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厚成 《师道》2013,(4):19-21
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事先安排一位老师准备一节研讨课,要求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方"对话"。老师作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按照"了解一个故事"、"感受一种精神"、"领悟一份情怀"、"学会一种方法"几个板块展开,课上得严谨细致;学生诵读、讨论、展示、练习,活动形式多  相似文献   
2.
王厚成 《师道》2010,(11):20-21
阅读文言文,经常遇到不少字词障碍。扫除障碍,需要不断细阅、印证、总结。  相似文献   
3.
王厚成 《师道》2011,(4):24-25
小周老师要代表市参加省级物理优质课评比,选定的课题是初中物理"速度"一节。经过校、区两级"磨课",问题和活动的设计、课堂模块和流程的安排几乎找不到什么瑕疵,可是试讲下来,总是让人觉得课堂不够舒展,不够大气,找不到应有的韵味和场气。区教研室只好向市教研室求援,市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周主任亲自前来会诊,让我这个搞语文教研的也参加听课和讨论,为小周老师把把语言关。  相似文献   
4.
王厚成 《师道》2012,(2):23-25
一天,和刚毕业时教的几个学生小聚,又提起当年教他们语文的往事,他们现在也都做了教师,正投身于工程浩大的课程改革之中,谈起课程改革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说这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让人感到特别吃力?”这个问题我感到回答起来更是特别吃力。  相似文献   
5.
王厚成 《师道》2012,(5):21-23
几年前,有位朋友拿来一道题目恫我:“《红楼梦》里几次写到厕所?故事情节是什么?”我说我只记得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喝醉了酒,到处找厕所。其它的实在记不得了。朋友说你果然厉害,这是一道关于《红楼梦》的知识大赛题,很多人都说写到三次或者四次,却说不出故事情节,专家考证《红楼梦》里只写了一次关于厕所的情节。虽然听到的是表扬,但是我还是感到挺悲哀的——煌煌名著《红楼梦》,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的内涵何其丰富,为什么要去考这些并非主流钻牛角尖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6.
在不少学生眼里,抽象、乏味、单调、枯燥成了数学的代名词,只是苦于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学数学、做数学题,因而学而无趣,学而无劲,难以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发掘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王国,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丰富  相似文献   
7.
据浙江电视台报道,在浙江省7月12日举办的暑期短工招聘会上,虽然只有14家用人单位,520余个招聘岗位,报名者却多达45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8.
好多年了,我和学生之间一直传递着小纸条,通过这些小纸条交流着我们对语言、文章、写作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启生活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看来启的地理环境是两面有水,一面临沙,可见此处是经常风雨不调的(《楚辞与神话》虽然忽略了这一点)。他珥蛇乘龙,蛇、龙都与风雨有关,因而萧兵教授说启是晴雨之神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完形思维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习惯等对事物残缺内容作补充性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在语文教学的听、读、写方面有重要作用。训练和优化完形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围绕比较和变式两大训练途径,做到形式灵活,举一反三,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