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有的各种中国近代史学科理论体系均不能系统完整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全貌和体现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建构科学严密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世界历史”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2.
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与省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席 《历史档案》2002,(2):111-116
清末农学留学生作为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转换的开路先锋 ,在中国近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迄今为止 ,人们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了解仍很有限 ,为此 ,本文将对清末农学留学生人数、籍贯及留学国别作一初步考察。一 留学日本的农学生晚清中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欧美各国 ,以日本人数为最多。据统计 ,190 1年中国留日学生有 2 80人 ,190 2年增至 5 0 0人 ,190 3年则超过 10 0 0人 ,190 5年猛增到 80 0 0人1。有学者估计 ,晚清中国留日学生总人数在 2万以上 2。最早留日农学生当属胡宗瀛 ,他于 1896年随同另外 12名中…  相似文献   
3.
晚清安徽的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近代安徽的社会变革影响甚大,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尚缺乏具体深入地研究.经过初步考察,晚清安徽留学欧美有姓名可考者计有52人,而留日学生则应在千人以上,不是人们所说的仅有几十人或数百人以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文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人的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先后形成了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人文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人文观、江泽民的全面发展人文观和胡锦涛的“以人为本”人文观,推进和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历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寄托与维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系统论、结构论,还是从辩证法方面看,发展就意味着事物自身或一事物与他事物既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是辩证法的基本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而同外部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变换过程。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秘密时说:“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商品的交换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